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刘强东案音视频:机构媒体的堕落与溃败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9-04-24

案例

媒体表现|机构媒体

作者:方可成

这几天,随着女方提起的民事诉讼和一些视频、音频的流出,刘强东案一直是吃瓜群众的关注焦点。此案涉及法律、道德、权力、社会文化等很多方面的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聚焦于一点:点评媒体的表现。更确切地说,是机构媒体(或称专业媒体)的表现。


“机构媒体”是相对于“自媒体”而言的,指的是正规的专业媒体机构,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大型门户网站等。在这个年代,人人都可以做“自媒体”,但机构媒体有着相当的门槛,以相对专业和权威的面目示人,并且理应秉持新闻媒体的专业守则和职业操守,对出产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然而遗憾的是,在刘强东案最近的进展中,我看到的是许多机构媒体抛弃了专业守则和职业操守,出产了大量不合格的内容产品,说是堕落和溃败,并不为过。


视频

4月22日,此前从未发过微博的用户“@明州事记”发布了两则视频,并配文字“刘强东明州案晚宴视频曝光,女方未醉酒主动跟随”;“仙人跳实锤?明州案公寓视频曝光 女方举止亲密主动邀请刘强东进入”。


这两段来自监控录像的视频来历不明、不清楚是否经过刻意的剪辑乃至伪造。这时,机构媒体应该做的事情是:核实视频真实性、调查视频信息的完整性(是否刻意剪掉了部分段落),并将核实之后的内容与女方起诉书进行比照。


可惜的是,就我所见,没有一家机构媒体做到了这些。


不少媒体选择了直接转发视频,顶多加上“疑似”二字为自己免责;另一些媒体则引用了微博用户“@JTN陈曦律师”的发言:“本人为刘强东先生的代理律师,经当事人确认,该视频内容属实。”并且使用了“刘强东律师证实视频内容属实”这样的标题。



然而,什么叫“属实”?这两个字的意义模糊不清:指的是视频并非演员扮演的吗?那么,刻意剪辑隐瞒信息的视频算是“属实”吗?如果是事发前几天的监控录像,算是“属实”吗?


没有追问,直接充当传声筒,任由读者自行解读。对于机构媒体而言,这样的做法纯属失败。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最起码,吃饭的那段视频是经过剪辑。从陈纯那里放出的视频显示:饭局绝大部分时间里,两位当事人是坐在一起的,而“明州事记”的视频把这些完全剪掉了——这,能叫“属实”吗?


其实,验证视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只是基础工作,媒体还应该进一步将经过核实的视频内容与女方起诉书的内容进行比照,并对其法律效力进行讨论。最好还能普及与强奸案相关的统计数据和知识点——比如,大多数强奸发生在熟人朋友之间,不说yes就是强奸,等等。这些内容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中出现了,但是机构媒体很少触及。


音频


4月23日晚,某报又放出一段音频,称:收到匿名邮件,里面有刘强东代理律师和女方的谈判录音。



如果说把不知名小号放出来的视频未经验证就进行转发是机构媒体的堕落的话,那么作为曾经中国最好报纸之一的某报,直接放出未经验证的录音,那真是low得底线都已经完全没了。


不知真假、不知是否完整、没有当事人的回应,一家重要媒体就这样把自己完全当成了某一方的传声筒。


音频流出之后,新浪科技很快进行了跟进。然而,这一跟进也是令人失望的——唯一的信息增量是这样一句话:“新浪科技求证了接近刘强东的人士,称音频内容属实。”



同样是不明不白的一句话:“接近刘强东的人士”有什么资格去证明音频内容“属实”?“属实”是什么意思?音频里面确实是女方当事人?那么音频是否有经过剪辑?这些疑问根本没有得到回答,只能由读者自行解读。


这样的“独家”,没有什么可骄傲的。


更何况,这段关于要求道歉和赔偿的音频有何意义?就像很多网友评论的: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受到伤害之后很正常的反应。媒体抛出和传播这则音频,除了给一些人提供“钱没谈拢”、“女方勒索”的低级谈资之外,有何公共价值?


媒体应该怎样做?


遇到类似的事情,媒体应该怎样做?我请教了正在美国媒体Quartz工作的@没有羊先生 ,以下是他的分享——


回到自己当时在BuzzFeed News经手的一个突发新闻视频来说吧:2017年夏天,巴尔的摩警察被发现似乎在案发现场故意放置毒品,以制造“人赃并获”的假象——这是短时间内巴尔的摩警察局发生的第二起相关事件了(2018年,其中一起事件涉案警察被判行为不当和伪造证据)。如果没记错的话,这个新闻最早在社交媒体发酵,然后被各大媒体跟进。而引爆社交媒体的视频来源,则是一个普通人在Facebook上发出的剪辑过的、配字幕的视频。



如果按照这次刘强东案的媒体操作,那做这个视频可以说很轻松了。把那人的视频下载下来,打上logo,说不定加上个爆点标题,这也就是10分钟、顶多20分钟的事。但这个突发新闻真正要做出来,却花掉了整整6-7个小时。为什么呢?


因为……不能这么做啊。


首先,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这个视频是哪儿来的?


作为制片人,首要责任是核实视频的所有者和真实性。确定选题之后,第一件事当然就是联系视频在Facebook的发布者——他是谁?他怎么拿到这个视频的?在Facebook私信对方后,他并没有回答我。而我观察了下他其他的公开内容,似乎是个普通人。视频从他那里火起,不代表这个视频就是他制作或者公开支持的。


第二步,当然是寻找原视频的发布方,以及视频的完整版本。视频的发布方一点也不难找到:因为受过媒体训练的传统地方媒体通通都解释清楚了视频的信息源头:Office of the public defender,马里兰公共辩护人办公室,公共辩护人(public defender)是政府付钱雇佣的律师,帮助有困难的平民打官司。而该政府办公室发出了谴责声明(链接在这里:http://docs.wixstatic.com/ugd/868471_4f3759ece9364f89878afd25198fc1c6.pdf),信息源头可以说很可靠了。不仅如此,在办公室的「媒体公告」里,很轻易地找到了声明全文。警察被怀疑投放毒品的定性,在这件事上已经有了比较可靠信息来源。


第三步,虽然确定了政府办公室的信息,但依然没找到完整的视频,也完全无法证明网上火爆的视频,就是办公室控诉的那个啊。怎么办呢?非常简单:声明里,政府办公室的Melissa Rothstein被指明为联络人。马上给她发了邮件,又打了电话。表明媒体制片人身份后,办公室的Melissa非常专业,马上给了我完整版的警察摄像头视频下载链接。


大功告成!……还早着呢。原版视频是几个长长的摄像头文件,不同角度,我们也无法证明最早火爆的视频里描述的内容,就是实际上发生的内容。我和编辑分别过了几遍视频,确定了关键问题在于:1. 警察第一遍搜车没搜到毒品。2. 警察的摄像头在未经解释的前提下关掉了30分钟。3. 摄像头重启,来了一个新警察,两人一起搜到了毒品。和编辑独立观看并得出了结论后,再结合公共辩护人办公室的声明中提到的问题,以及两周前类似案件,这个视频的基本要素才算够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邮件给了马里兰警局,并没有得到回复。


然后,就是一轮一轮地编辑和删改: 什么片段是fair representation, 什么片段可以比较好地展示三个关键点,此时另一家媒体NowThis已经把视频发出来了。他们突发团队大,动作快,做得非常清晰,也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而他们也是经过了至少以上四步才推出的视频。


而这个视频,在素材获取上还算是最最最最最简单的:因为视频来源是政府/警方。如果是私人的话,那就更麻烦了(做一个猫猫的视频合辑我都得一个一个po主打电话申请、采访)。


如果你平时使用twitter并关注欧美媒体突发记者的话,一到突发新闻你就能看到记者在大规模刷屏@普通人,急求他们拍摄的视频/照片版权:@xxx, 我是ABC/NBC/CNN的记者,能使用你的视频吗?请私信我。社交媒体时代,私人录制的视频,哪怕是公开po在他们自己的账号上,也真不能随便用。否则媒体的法务就要找你麻烦的。


事实上,美国甚至有一整个视频版权产业:媒体公司看到某个流行视频有火爆的可能,火速买下版权。其他媒体要是不给钱的话,就要面临高额诉讼(是不是很视觉中国?)。在制片人里头臭名昭著的Junkin Media,就是最令人讨厌的一个。他们往往用蝇头小利诱惑不谙世事的po主,最后赚取高额版权费。但如果没有完善的法律和媒体自律,像Junkin这样的视频版权捕猎者也根本无法生存(注:这类视频往往没有那么强的公共属性,更多是阿猫阿狗可爱孩子,也不完全影响日常媒体工作)。


真正的崩塌


熊阿姨在新闻实验室的讲座中说


“很多自媒体号就会渲染社会崩塌、调查记者在消失,这种骗点击量的煽情实在是太廉价了。什么才是真正的崩塌?就是大家都不再坚持新闻专业主义。从业者做稿子的时候,不拿过去的媒体那种珍贵的规则要求自己的话,其实就是在促使新闻行业崩塌。”


从刘强东案的这两则视频和一则音频的表现看,中国的新闻行业确实在崩塌。而这样的崩塌,怨不得别人,是部分从业者的自甘堕落。


何以至此?我不愿意进行“部分媒体被收买了”这样的诛心猜测,一个更有可能的解释是:为了抢流量,早就不顾什么专业主义了。


然而,抛弃了专业主义,机构媒体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有再多的流量也是惘然。


如果机构媒体不能独立验证信息的真实和完整、给出背景信息和专业解读,而是扮演传声筒,甚至于被幕后力量操纵,那么我想送出四个字:


要你何用?


相关阅读

自杀报道中的媒体表现

1

2

江歌案中的媒体表现

3

凉山格斗孤儿案中的媒体表现

4

刺死辱母者案中的媒体表现

5

汤兰兰案中的媒体表现(被删除,后台回复 汤兰兰 提取)

精选留言

赞:2024

媒体操守就不说了文章已经点到。 吃瓜群众也不多说了,什么样的舆论环境不光取决于媒体,也取决于受众自身的平均素养。 动点脑子都知道不论视频和录音的真实性,这一波操作是哪一方面来的,另外他们的目的是什么。显然当“证据”不用在法庭而是在互联网的时候本身的目的已经超越了司法程序了。这个团队的操作手法不是一般层次的毒。

AJAY赞:1107

重要的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你相信的真相。我观察了这几个月的舆论导向,专业媒体几乎没有怎么发声,而是任由那些自媒体带节奏,和996兄弟论资本论话题一起,互联网上形成了一股狂欢的舆论风潮,大部分声音都只是一面倒发泄自己的主观情绪偏好,没有多少理智和审慎的声音。然后又来一个反转,只是把正方两方的声音稍微平衡了下。整个过程专业媒体的作用都是缺失的,其实就算你过于谨慎而无法进行澄清,那至少也要有一些能让舆论冷静下来的措施啊,太可惜了。

8 1/2赞:1472

另外,在对Jingyao起诉稿的报道中,(即便是王志安)也出现了对battery的错译和赔偿要求普遍的错误报道(没有解释什么是超过5万美元的赔偿,甚至直接报道为仅要求5万美元的赔偿)。 我反对楼上说每个人都要有鉴别新闻真实性的能力。每个人只应该被要求有最低的鉴别新闻真实性的能力(比如判断新闻机构是否可信、区别社论和新闻等),而这最低的新闻鉴别能力实则更依赖于专业的新闻机构。今天中国的局面是,新闻媒体向普通人看齐(拿到视频就发,连翻译都省略了,甚至起诉稿原文source都不给,连我都看不起),却要求普通人向新闻媒体看齐(除了Jingyao、小危这种我们非常关注的案子,大多数新闻提出这种要求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抱有一种虚无主义的态度,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每起事件中扮演新闻记者的角色)。

作者

说得很好

👑赞:576

我相信媒体机构在报道之前肯定对音频做了核实工作,只是有时处于保护信源、或者提供方有匿名等需要,无法全面展示这一核实的过程。另外,媒体的责任就是在动态追踪中揭示真相,任何对逼近真相有利的信息,媒体经过核实,作为“采访真实”来说都可以传播——如果我们要求必须保证音频说的每句话都真实才能发布,这就属于给媒体强加义务,试问媒体还有哪篇稿子发得出?

东东骑单车赞:1000

而且标题铺天盖地写着“女方向刘强东索要钱财”,明明就是不想事情闹大,需要刘强东道歉和赔偿,京东公关真的把群众当白痴,请的水军也是牛啤,从中美贸易战到京东资本内斗,再到仙人跳价钱没谈拢,绝口不提婚内出轨的事,我算是明白了,他们的意思是刘强东原来才是唯一的受害者。

秦细细赞:736

说得好,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学生,当年大学学的还没忘。一个合格的媒体人(多指传统媒体),要客观、有证据地描述事实,而不是现在这种人云亦云。一出一个所谓的热点话题,就是追,只会追热点,反反复复就是那些内容。看得烦,也不太信任了。

bUBBLE赞:697

我们与恶的距离。

灼光赞:602

非常中肯的评价…最近也在观察京东怎么洗自己 越看越觉得 公关和官方媒体暧昧态度搅合在一起 效果真是不错呢[微笑]

桑桑姐赞:574

这次新浪科技是第一个把无名用户描述中的“仙人跳实锤”写在标题里的机构媒体

赞:361

谁跟你说媒体的是正义的?哦,以前小时候的一本杂志。 媒体从来都是邪恶的,毕竟人家要恰饭,媒体人也是一个工作而已。消费者需求决定供给,当‘正义’的媒体发现他们十年如一日的追踪报到,客服地痞流氓黑社会种种困难,又或者是巨资打造的科学纪录片,最终收益不如一个报名人八卦的狗仔多时,他们自然就会从这个市场退出或者改变了。 这与堕落无关,正所谓消费者喜欢吃屎,你就喂屎给他吃就好了。

芊霓赞:284

这个问题我也跟我学传播的博士同学聊了,她也非常不同意方老师的文章(我个人非常钦佩方老师的成就,但这篇文章我不同意),转发她的看法:我觉得所谓的机构媒体在社交平台上转发的东西不能算是他们的news products,只能算是追寻真相的过程,如今social media的发展让媒体把这个过程呈现给了受众,但不能以一个news products的最终标准去要求这个追求真相的过程。

蚯蚓赞:275

何不食肉糜。 如果连机构媒体和媒体从业者的生存都无法保证的话,要求所谓的社会责任感,专业主义就是空中楼阁。 毕竟谁也不是靠阳光露水,工作的吧。

老饕赞:245

因为只能发通稿,所以媒体习惯了这样做,媒体有责任,但主要问题不在媒体。

吴迪赞:229

无论洗白也好,仙人跳也好,京东无论如何危机公关都无法规避刘强东可以坐实的:已婚,已插,已射……这就足够判断此人的人设。从形式逻辑判断,这些所谓出国学习的土豪中明显的有掮客在借饭局拉皮条,以色养圈子。

Crystal赞:184

说得太对了!当初看到这个视频就觉得非常莫名其妙,没有音频剪辑痕迹也很明显,各大机构媒体都争相转发蹭热点,却没有一家去证实视频的来源和真实性,今早上又流出了完整视频,各大媒体又争相爆出女生被劝酒19次,事态又再度反转,当事人双方的态度模棱两可,媒体却已经旗帜鲜明,然后留下吃瓜群众两眼茫然,胡乱猜测。作为新闻学子,对我们媒体的这次表现真的很失望,没有及时去探求真相也就罢了,那么在等待真相的时候,能不能耐心点,客观点,不要急着带节奏,不要忙着赚流量,记住你是一个有着话语权的传声筒,在这么大一件事面前,更要坚守新闻专业主义!

长安何处赞:108

遵守规则和业绩是违背的,为了业绩和赚钱,或者为了生存下去,一点点放松把关,最后突破底线

作者

和长期业绩是一致的

关鑫赞:169

问题是,愿意看真相的人在哪里,他们为广告付费么?

诺贝尔数学奖赞:156

刘强东案暴露了中国社会法治最尴尬的地方:每个人都是法官,而每个法官都依据主管判断而不是客观证据进行审判。刘强东案自案发以来,所有信息都是“受害人”单方面披露。美国警方、检方、京东、刘强东本人几乎没有就此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凭借“受害人”单方面提供的证据,根本无法推导出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而我们的“法官”同志们却依据此判断刘有罪。更有甚者,公然叫嚣“谁会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既然女方起诉了就一定确有其事”。公民法治意识的缺失到了什么地步!我们不敢断定刘一定是无罪的,但是根据现有的证据,完全无法证明刘有罪。但无罪推定是国际司法界的通行原则。如果日后某一天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刘涉嫌强奸,该逮捕逮捕,该审判审判。

Mavis赞:149

漂亮 身为机构媒体的一员 我毫无颜面为自己辩解

胡天乐赞:134

新闻行业的专业性,决定了我们与恶的距离

王富贵赞:114

适应掌握话筒的机构媒体在受到快餐式的自媒体的挤压情况下,越来越降低底线,充斥博眼球的语言尤其是标题,入职机构媒体的年轻人因为越来越趋向自媒体化,几乎是全球范围可见的悲剧

Owen Chan赞:100

想起来以前看到的一个知乎回答,“房价如何影响游戏体验”,游戏设计师为了供房子还贷款,只能在游戏里设置大量的氪金途径,破坏游戏体验...如果这个命题的逻辑没有问题,是不是记者同样也是为了应付“绩效主义”,而逐渐让新闻质量滑坡了呢?

da 沈赞:67

我来给一个成因视角:新闻行业是高度监管的行业,从业者没有私人资本参与,也很不容易获准发独树一帜的内容。因此并没有市场逻辑,即做好做坏都一样。这样的话,追求专业主义并不能使得媒体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目前为了管理方便,很多媒体对记者效率进行简单监督,只按流量和篇幅计酬,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作者

专业主义曾经胜出过,后来被很多因素打乱了,有政治的也有商业的。

王馨逸赞:83

从8月30日事发到现在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就没有任何一家机构媒体能做出像样子的调查稿件?还在对着扔边角碎料?

非急事请email联系赞:81

很多评论者提到自媒体挤压下专业媒体为了生存不得不打破底线。然而,香港和欧美的媒体也同样受到社交媒体自媒体的冲击,依然保持了非常好的专业主义高标准。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问题源头在别处。

天边的云赞:70

这些媒体,居然连放弃起诉和无罪释放这两个概念都没搞懂。

🥛赞:67

新京报陈迪还是很好的在引导讨论啊

杨清清赞:21

这篇文章怎么完全没提钛媒体和赵何娟?期待下一篇文章能好好分析一下。

作者

她的那篇属于评论,或许可以归为社论范畴,和新闻报道是很不一样的,因此没有在这里讨论。

da 沈赞:61

在高威权社会下调查记者如果做真实调查会面临高度的安全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调查产出能否问世的不确定性。这样的环境没人愿意做调查

张黛玉赞:60

京东公关和媒体搅和在一起 确实是一次鱼死网破的洗白手段了[微笑][微笑][微笑][微笑]

ZXZ赞:50

猜测性的观点:中国新闻业本身发展就不成熟(至少是相对不成熟),而移动互联网发展相对更快。很多新闻机构没有构筑出足够高的行业门槛的情况下面对“流量流失”冲击主动&被动退化成自媒体模式。 本次新闻热点的报道情况可能也出于新闻媒体迫于形势采取不作为的原因。

icebolt赞:49

我们不仅需要良心媒体,更需要冷静的受众

住在秋天的月牙儿赞:49

专业主义的求证,在这个燥热的媒体时代太珍贵。

Jimmy赞:42

说真的。。机构媒体是不对,但是否也要反思是谁把机构媒体逼成这样的吧。。流量至上不都是用户逼得么 守着原来的操作模式 大家会看么?没流量没关注只能关门大吉了~

李立伟赞:41

掀起这波舆论的钛媒体的两篇文章应该算是典型中的典型了吧。

mING赞:40

这个案子走到今天早就成了群氓的盛宴,哪里还有什么专业媒体。这些媒体不加辨别的发布信息也只是因为不能落于人后吧。

madwed赞:40

对啊,要你何用?!我在微博上看happy张江和XX人不知道的XX事儿之类的账号不是更及时更多“猛料”?![微笑]

千纸鹤赞:37

走到这一步,京东那边放出的视频不管真假,猜测一方面是想给Jingyao压力试图使她慑于恐惧而同意撤诉私了,一方面影响舆论力图挽回京东的人设,不对其商业造成太大影响。确实为了这些目的在此时转向舆论,不惜原告作牺牲品的行为令人气愤,但是想想在这个power dynamic之下,换做任何其他企业也会这么选择。相比而言,这个案子里让我觉得尤其无奈气愤的是“公众以及被相信有权威性的媒体 如此容易被利用”,对于信息不加辨别判断墙头草一般的相信 和unconstructive anger,真的是很可悲也很可怕。

圈儿君赞:36

“谨言慎行”不仅仅是自我的道德约束,掌握大份额话语权的机构媒体更该如此。

Michael赞:34

他们被互联网的洪流裹挟,只顾手快,不管责任

unyielding赞:31

毕竟连人民日报都要用!的刘强东啊

恒逸赞:30

个人意见:新闻的质量,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真实性了。为了速度和流量,放弃对真实性的追求,即使再权威的机构,发布出来的也都是某种意义上的「谣言」。

雨辰yura赞:29

早就不满满世界都在刷「仙人跳」「强奸犯」的我打开了这篇文章之后感觉到其实世界还没有那么糟,至少还有人这样发生。

恒逸赞:29

虽然不是新闻行业从业者(我是程序员),但看完这篇文章,我也想说:希望中国的新闻行业中,能多一些像方老师一样尊重这个职业的机构和个人,让大众也能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给文章点赞!

郝南赞:28

看完了所有留言讨论,我也跟很多媒体朋友探讨过专业报道的问题,听过很多的抱怨和无奈。我觉得有一个问题要先行。是有什么样的媒体,就有什么样的受众,还是有什么样的受众,就有什么样的媒体。不一定要有确切答案,但确实会决定媒体的道德底线画在哪。

故园芳草赞:28

一个商业化的时代,我为那些失去道德新闻从业者感到悲哀。我们农村做小生意的人都有职业操守,作到“童叟无欺",这是最低的道德底线。刘强东案只要是明眼人、有良知者心里都是有一杆秤,可以称出刘强东有几斤几两为人的"道德品质"!

CatherineLilith赞:28

关注信息来源并且验证其真实性其实是每个人都需要拥有的技能。 Every word matters no matter how well sourced.

喻群赞:24

支持

林夕55DD赞:23

追求专业保持敬畏能让新闻工作者活的更好吗? 如果媒体人都衣食无忧,写稿只是为了遵循内心的声音,那可能可以。

J.W.-赞:23

韩剧匹诺曹。韩剧三四年前就开始思考新闻媒体该对新闻真实性的负责。中国媒体人现在还把追赶热点而不是新闻求真为己任。

Hugo赞:22

现在很多“机构媒体”仅限于“复制粘贴”的模式内容,说白了就是传声筒。

Max Guo赞:16

美联社似乎也有类似的描述:“It’s not clear who posted the online videos, which were posted on Weibo under an account called Mingzhou Events. The content is edited, but Richard Liu’s attorneys in China confirmed their authenticity.”

作者

authenticity比“属实”更明确一些,指的就是视频是没有伪造的。

gyllenhaalic🦖💖🌼🐳赞:18

在这个娱乐至死事不关己的年代,吃瓜才是民众热衷的,媒体作为事实报道陈述者,已经变成娱乐之瓜的提供者,至于真实性已不再是快消费的主要原则,甚至都不是原则了。台剧《我们与恶的距离》,虽然主题不是媒体,但主角都是媒体从业者,从侧面反映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普遍的时代现象。不知道若干年以后,新闻专业的教科书会不会“与时俱进”[微笑]

沙棘Aaron赞:18

第一个好看,只为结尾那句话:要你何用

魔幻现实主义赞:17

作为读者,现在实在不知道有哪个新闻是真正可以相信的,很迷茫,所以很多事情都不会轻易下结论,真的只是当故事在看了。[破涕为笑]

进击的春天赞:17

我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当年考研时背诵的“新闻专业主义”还有印象。文章只是举了一个刘强东案中机构媒体的堕落,其实还有很多新闻都暴露了这个问题。方老师说得相当委婉了😂

一壶赞:16

不这样整,在注意力上,机构媒体们搞不过自媒体。很多时候媒体都是给社会制造无序混乱的一环,尤其在如今群众们天天想吃瓜的情况下。而且想把混沌的现实世界给理清楚,有点太理想化了,毕竟不是做学术。

NeverMind赞:16

术业有专攻的切入点很棒。在全民跟风吃瓜的时代里,在众媒体分摊卖瓜的浪潮中,可谓是正确姿势的清流。微信里没有几块钱,聊表心意,方兄笑纳。

赵佳 Scarlett赞:16

给方老师评论、分享、好看、打赏一条龙,方老师有用!也给楼上那位强调“谨言慎行”的朋友点赞,小心求证勇于承担才是职业态度

大宝²⁰²⁰🥇赞:14

貌似现在整个中国都是这种现象,动不动用疑是、或、这类的词来发布各种新闻,让我们普通老百姓分不清到底哪一个是真的

Summer佳佳赞:13

Journalism101强调的就是accuracy

🦌四季豆🦌赞:13

追求点击量

王永志赞:11

记得新闻编辑室里有一句台词:医生才可以宣布他死亡,而不是新闻。 如果有一天影视剧对新闻媒体说:“你看我比他严肃”。多么荒诞。

张扬 🕷🇨🇳赞:11

经常出现新闻标题,一句陈述句后面加个问号

马斯赞:11

芝加哥时代即视感

玉豆赞:11

不能再赞同

ZZG赞:11

说的很好

鱼小山赞:9

也可以参看AP对这个视频的报道

mickeyL⭐赞:7

“为了抢流量,早就不顾什么专业主义了”这句话真的非常到位了。现在各大网站,很少有很认证在求证新闻事实的,倘若一家媒体发了,这家还没发,马上就显得落后或者慢人几步。因此别说一层层去求证,连最简单的这个信源可不可靠,很多时候都懒得去查实了。总是有失偏颇的,每每想到为了骗点击,夸张写标题和摘要,就觉得痛心。说真的,有多少人在坚守的·

黄枝芝赞:6

还是看公众号的人平均素养高有智商,我在微博客观的评论了一条让大家理智看待这件事的留言,被很多diao癌喷死[捂脸]摘掉有色眼镜只看真实本身确实太难了

华 🇭赞:6

本文写得非常好,主流媒体及专业媒体在这样的事情上不应太早暴露出自己过于明显的倾向,整个事情到今天为止还是各说各有理,比如一开始均是女方一方面的声音,我们很多的专业媒体有一种立即把事件男主角踩在脚下的痛快感,井下落石,而最近男主方面发布的几则视频,则表现出反转的意味。或这篇文章在内,也是倾向性明显。想要保持完全的客观冷静难啊!

祥子赞:6

只要拥有话语权,都需要更谨慎的对待自身一言一行,这是媒体的自觉。观众只有7岁智商,媒体有提升观众智商的责任,虽然常常做不到,但是这也是媒体的自觉。我们需要抱有对媒体机构更严谨更细致更专业的期待。

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