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甘柴劣火》事件:给呦呦鹿鸣和财新建议一个解决方案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9-01-12

热点

版权|商业模式|原创报道

作者:方可成


1月11日,资深媒体人黄志杰在他的个人公号“呦呦鹿鸣”发表文章《甘柴劣火》,从近期被处理的腐败案件切入,讲述甘肃官场和媒体之间的故事,一时间获得极高的传播度。截至1月12日下午5点,点赞数已经超过1.8万。


然而,财新记者王和岩在个人朋友圈指出:该文是无成本“照搬”自己发表在财新的、需要付费阅读的报道。



这一系列分别是:

甘肃武威原“火书记”被双开 曾制造抓记者事件

http://china.caixin.com/2019-01-11/101368990.html

“武威抓记者事件”内幕

http://weekly.caixin.com/2018-07-28/101309402.html

甘肃武威原“火爆”书记被查 曾导演构陷记者|特稿精选

http://china.caixin.com/2018-07-14/101301950.html

甘肃武威警方以涉嫌敲诈勒索提请批捕三名记者 

http://china.caixin.com/2016-01-19/100901163.html

反腐周记|广东统战部长曾志权落马 河北政法委原书记张越获刑 

http://china.caixin.com/2018-07-17/101304953.html

甘肃武威警方以涉嫌敲诈勒索提请批捕三名记者

http://china.caixin.com/2016-01-19/100901163.html


其后,更多人批评《甘柴劣火》为洗稿,也有人觉得黄志杰的操作没有问题,是财新“小题大做”了。


这个案例集中体现了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业的一个核心问题,它事关新的商业模式。


“洗稿”并不是重点


《甘柴劣火》是否“洗稿”?在呦呦鹿鸣个人的辩护文中,他主要给出了两方面的理由。


首先,该文在行文中明确交代了绝大部分信源。虽然没有像论文一样列参考文献在文末,但基本上做到了信息有其出处,包括财新的名字和记者王和岩的名字。


其次,该文综合了较多方面的信息,并有较多的个人创作投入,不是将一篇或少数几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改写。


不过,如宋志标所发现的:“他对引用材料的使用,不是无损的完整标注,而是打碎,零散布局。如此一来,那句话是引用媒体的既有报道,那句话是他自己的,就变得含糊起来。不揣测动机,至少这样的处理手法是不够诚实的。”


但“洗稿”其实并非争议的关键。


实际上,王和岩的朋友圈也并未称该文为“洗稿”。真正令财新感到不满的,是该文使用了付费墙背后的内容。


财新从2017年开始转型为付费模式,这也是全球媒体近两年的重要趋势(详见此文)。付费模式成立的前提是:读者认可该媒体提供的信息的价值,愿意为之付出金钱。因此,信息的独家性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同样的内容在别处可以免费获取,那么就没有人愿意再花钱看同样的信息。


而如果没有人愿意花钱,媒体的收入就不足以支持原创报道的巨大花费。换句话说,如果大家都只看《甘柴劣火》而不看财新记者的报道,那么《甘柴劣火》一文中的关键信息就无人能花钱去采访,这篇爆文也就根本不会存在了。


因此,在付费模式下,如果使用了付费墙背后的信息,但仅仅是以提及财新和记者王和岩名字的方式作为“感谢”,是不够的。因为你破坏的是这家媒体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


有的人说:论文都可以引用并且希望被引用,新闻引用不得?这是因为论文的“商业模式”和媒体不一样。学者写论文,大部分靠的是公共财政对学术研究的支持,论文被引用得越多,该研究影响力越大,这种财政支持也就越达到效果。而财新这样的市场化媒体靠的不是公共财政的支持,它们需要自己想方设法活下来。


怎么解决问题?开个脑洞


《甘柴劣火》一文引发的争议,是一个很新的话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禁止《甘柴劣火》这样的文章出现和传播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天下公号千千万,很难堵得住。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何保护财新等付费媒体的商业模式和生存前景?我开一个脑洞:或许可以借鉴电商的“引流”模式。


财新的付费内容是一种商品,呦呦鹿鸣的文章中可以对其进行分销推广。具体的操作方式是:双方可以在商量之后达成协议,财新授权呦呦鹿鸣使用付费墙后的部分内容,而呦呦鹿鸣则在引用时清晰注明:“这几段来自财新独家的付费内容,如果想要阅读更多类似精彩内容,请点击此处跳转订阅。”


对于从呦呦鹿鸣那里过来的订户,财新可以给予呦呦鹿鸣一定比例的返现。这样,呦呦鹿鸣也就会更积极地引导读者订阅财新。


这样一来,多方的利益都得到了保障,甚至得到了提升:呦呦鹿鸣可以继续写这样的文章,不会减损任何内容,还能在读者赞赏之外获取更多返现收入;财新可以获得更多的付费订户,商业模式被进一步加强;全社会有更多资金投入支持优质新闻生产,爆款文章不仅仅是在朋友圈刷屏而已,更留下了实际的影响。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模式,需要有一定的前提:微信公号等内容平台需要支持外链跳转到财新的订阅页面;财新需要更好的技术,实现更好的订阅和阅读体验(我的一个朋友说“我还是有财新通的,但总是要重新登录,重新输入用户名密码”),可能还需要有专人处理与呦呦鹿鸣等作者的授权合作事宜;呦呦鹿鸣等作者需要充分尊重内容的版权归属,更加清晰地标注出引用内容,而不是打散内容、混淆观感,应该严格不使用未授权的付费内容;我们亦需要更好的版权争议处理机制,以及对侵权者的处罚机制。


总的来说,《甘柴劣火》一文的出现和传播提出了新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媒体新的商业模式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我们完全可以探索不同的方案。我提出的想法也许还不够成熟,欢迎大家提出自己的建议。


点此加入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阅读更多对最新媒体现象和模式的分析。


精选留言

游天龙赞:143

很多媒体现有的授权转载制度非常僵化和不友好,也缺少专人处理。即使有,负责授权事宜的专人和因为和申请者缺少私交而导致整个交流非常不舒服,经常充满着主流媒体和内容所有人的傲慢。这让甚至给他们供稿的作者都懒得走程序而是通过私人关系非正式的解决转载授权问题。还有就是收费太高,有时候转载自己栏目群友的文章也被课以高额费用,哪怕本栏目给他们写了很多文章介绍了很多作者,这对于公益为目的的自媒体来说是无法负担的。

张立赞:132

能看到免费的整合稿,没人再付费引流看原文

Alice宇哲_财新赞:117

经授权才可以转载这个财新一直有制度

作者

嗯,引入订阅引流这样的元素或许可以让这样的制度被更多人自觉尊重

清平乐赞:24

财新有转载制度,可是鹿鸣这篇不是转载文章。我读完了全文,确实是诸多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实架起了这篇文章,但这篇能火的也是因为作者结合个人经历进行了再创作。再创作塑造了经脉,全部事实和经历是血肉。有人说模糊了相关报道内容,可引用中已经注明了事实出处,直接引用效果未必会更好,有兴趣的人可以进一步去看原报道,鹿鸣这是“打了广告”啊。至于这件事引起的行业思考,新闻领域收益机制(如果我得花钱才能了解新闻真相,内心里有点接受不了,这可能只是我自己的原因吧),希望接下来的事情能很好解决,媒体们在新时代能活下去。最后一句,如果不是鹿鸣,作为一个甘肃人我都不知道这些事,眼界限制我可能也看不到这么多,所以这件事上我情感与理智都偏向鹿鸣[捂脸][捂脸][捂脸]

作者

“如果花钱才能了解新闻真相,内心里有点接受不了”——媒体发不出工资之后,花钱也了解不到真相啦。

阿舞子赞:72

我也觉得区块链可以解决哈哈哈……媒体一发内容就是赚钱,不是什么接了广告才算赚钱的说法(何况那人原创打赏也没少得吧),这样搞就相当于是信息的二级销售,当然要给人家正主分利了。要个感谢有屁用,感谢能给一线记者发工资吗?这样弄就是在杀鸡取卵,还觉得鸡不该跑。

L.ccccc赞:63

没有a文,b文就写不出来。这不就是洗稿么? 没有财新的稿子,对方的稿子能写得出吗?不能。 本质上这和不少大学生的拼盘垃圾论文是一回事,把人家做好的菜夹进自己嘴里嚼一遍再吐出来而已。 觉得好吃的,不嫌恶心么?

吴子良赞:50

好的新闻事实与广阔大众之间,被收费这堵墙给挡住了,确实可惜。如果能将堡垒转变成一个素材仓库,由适合的人向外搬运、分发,那是再好不过。

茹莹 Ruying赞:47

用区块链技术就可以解决

影子君赞:34

《甘柴烈火》确实反映了新闻付费背景下的媒体商业模式问题,但在商业逻辑之前,「洗稿」可能仍然是触怒记者本人和财新的第一步。整合材料代替一手采访,记者和媒体的准入门槛及边界被模糊,宋志标所言的「降维打击」在私人情感上也不无道理。从以盈利为导向的企业角度考虑,分销导流有施行的可能;但从新闻机构角度而言,这一次的事件打破的不仅是商业规则,还有行业准则。

成若缺赞:32

我这边的经历告诉我,楼上游天龙朋友表达的非常客观,因为相关工作人员更喜欢的是广告接单这种商业模式,而对转载授权工作并不关注,直到相关文章被别人引用并获得了较高传播量之后,才……

lishuhang赞:29

按照这两家办事的效率,如果全都处理完,差不多得多花一个月时间?但是往往这些文章可能要在得到信息之后的24小时之内就写出来

徐芃赞:24

嗯。版权本意是保护创作者的劳动不受侵犯,引用问题背后是不同创作者的利益分配问题。环境本就艰难,希望这次不要变成又一个窝里斗的无聊事件。毕竟专业报道共同诉求都是公共利益。创作者物质与精神上都应当得到尊重。

小画🐇Rebecca赞:22

“新的问题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强]

不锈钢拿铁赞:17

鹿鸣文不该标原创,是真。 财新不擅新媒体传播也是真。 监督报道实行收费阅读,一定是影响传播的。 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还是倾向于免费阅读需看广告的模式。 财新的收费内容,算不算公开报道。算的话,那么别人在表达时做标明出处的引用,就没有问题。 黄志杰这篇文章,从写新闻评论的角度说,本身是可以引用他人的报道的。

Leqi赞:17

楼上游天龙讲的是“大媒体”的运作流程中出现的问题,但这跟自媒体未经授权即搬运付费内容完全是两个问题。这就好比,你认为走法庭打官司效率太低,那我就直接拿把刀跟侵犯我权益的人去动手了,请问这真的是一种应该提倡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吗? 再者,现在还有多少个自媒体是公益性的?还是“你公益你有理”,市场就该无成本惯着你做公益?

Demo赞:16

难,因为大部分读者能耐心看的是呦呦鹿鸣之辈的“爽文”,客观冷静的原文观众未必喜欢。

李看山赞:14

深度报道越来越少,传统媒体的记者也越来越少。 但当前很多社会性的爆款其实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采访基础上的,对于后者(不单指财新)而言,辛苦跑来的稿子为他人作嫁衣裳,自然是愤慨。对于前者来说,自己的引用都标明出处了,也不应该被骂着洗稿。两边都觉得委屈,仗自然就打起来了。 诚如作者所言,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抱团打嘴炮,更好的方式是把蛋糕做大,一块来喝酒吃肉。轻飘飘的引用解决不了问题,愤怒的指责也解决不了问题。

wdd赞:2

请问:外媒报道新闻时也会引用其他媒体,比如要付费的华尔街日报的独家新闻,注明出处即可,没看到华尔街日报说不准引用或专门要求付费吧。

作者

引用时一般有链接,加链接是外媒的基本规范

高涵赞:12

干茶烈火的作者根本就不会接受这种引流模式,他要的效果就是,聚光灯下只有我一个人,是我凭一己之力动摇了既得利益、推动了法治进程,其他人只是助我一臂之力,根源在我,我最大。 如果是引流,就变成了:大家看看,是财新的功劳啊,我助他一臂之力。大家快去订阅财新。 他对引流返现毫无兴趣,他要的是全盘皆属于我,这也是新媒体模式下大多数人的诉求。 所以,问题可能比想象中更复杂。

孒屇赞:11

现在的自媒体写文章真的是大杂烩,很多新闻都不是自己采访得来的消息直接把别人的拿过来。现在已经没多少人看正经的报道,都是看碎片化被二次咀嚼后获得的东西,还有没有营养抱持怀疑态度。金庸作品每次翻拍,不管屏幕内容对书有没有二次更改,都有版权费,媒体也应该有引用费。最可怕的世界在于,努力奋斗的人没收入,大家自私地为自己利益索取着别人的脑力成果却一毛不拔。

Maisie_赞:10

但从黄志杰的文章来看,其态度是坚决不承认存在剽窃行为,不试图寻求和解

Thomas赞:2

难道关注点不应该是文章里的人和事,官和民吗?

作者

不是只有一个关注点呀

Do赞:0

新闻又不是知识,付费阅读说不过~真正能承担这个费用的也是少数人~记者的工资问题应该由政府解决,毕竟新闻不是商品,国家也不会让它成为商品~但是调查记者生存难的问题确实让人心疼~

作者

“记者的工资问题应该由政府解决”,那谁敢揭露政府的丑闻呢?

小明赞:6

像财新这样已残存不多的职业媒体,可以像视觉中国一样,建立一个付费内容池,然后各自媒体付费读取,只是财新售卖的服务不是图片是文字信息。

👼🏼鲤鱼👼🏼赞:6

这位王大姐貌似介怀的就是新闻“价值”(经济价值)。 群众在乎的是新闻价值(内容价值)。而内容价值往往正是受经济价值影响。 请鹬蚌好好打一架——呃,纠正一下,是否可以考虑跟相关载体组织谈谈新闻链路及利益分配。在衡量玩法前先有规则,那就不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状况。 利益相争好比离婚分割财产,发通告拉路人站队的意义是什么?看到、想到、判断到和如何站队又是一码子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事实的真相往往只有少数人知道。 不过总算是发人深省吧。

8 1\2赞:6

让微信提供外链必须需要反垄断部门的介入,微信宛如流氓软件,除了无孔不入的监视和审查,最过分的莫过于即便你挂了VPN微信浏览器也无法打开纽约时报网站,必须拷贝链接到Safari,是谁给予微信如此巨大的权力作恶? 显然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有志之人将创作阅读搬到墙外,搬到matters、medium这样的墙外华语自媒体上,自由创作,自由阅读,自由发展出新闻新业态。

低端妇女紫薯🌈赞:6

外链跳转除了阅读原文外可以通过外链页面生成二维码来解决,不过如果变成二维码开会想必就…emmmm

🌱Siu Wai Chun🌱赞:5

第一反應是千呼萬喚的新聞法幾時能面世?

步履不停🐾李博文赞:5

订阅“引流”是一种好办法,但是《甘柴劣火》如果能多注意使用引号和原文链接,还会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吗?不仅对财新来说是一波难得的广告,而且让好的信息被充分分享,更好调动民间资源,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都愿意接受的结果吧。

Xinxin_here🌟赞:5

如果不谈到深层的合作上,让呦呦鹿鸣这种作者在引用的时候加上财新相关文章的链接是个基本的要求吧?

巴斯光年赞:5

还有这两篇:一个省报记者站站长的亿元传奇|要案回顾 http://china.caixin.com/2017-10-27/101162247.html 强人王三运:甘肃王的权钱往事|要案回顾 http://weekly.caixin.com/2018-05-12/101248308.html

Yc赞:5

按引流订阅分成是一个好方法,然后个人觉得对于变现能力强的自媒体,可以直接按篇买原创文章。技术上个人觉得应用区块链技术或许是个好的解决方案。

高任骋赞:5

creative commons

张少川赞:5

新闻实验室提供了一个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案。

霍炬赞:4

PRESS.one 已经在做这类尝试了。如果接受虚拟币,现在已经可以在线自助设置转载或者改编的合约价格,自助完成购买和留下记录了。支持法币还需要一些时间。。

Matty赞:3

用区块链技术,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指纹”,只要被阅读、引用,就会根据指纹给作者打钱,这样能保证作者获得实利,而且不会根据引用者的主观意愿而转移。Matters正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强壮][强壮]

寤寐赞:2

毫无疑问,一线采写极为重要。但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一线记者总觉得我深入一线采访,就应当吃遍天下,这也是有问题的。这都啥年代了,他们不想着如何更好地深入打磨文本,如何提高可读性,以更好地适配不同阅读平台,读者用脚投票也就不足为奇了。

赞:2

尊重内容生产者的劳动 这真的很重要 什么内容是知识性的 什么内容是独家的 这并不难分辨 作为一个写字的 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 感谢分享!

yeez赞:2

时效性可以作为区分付费与免费的一个因素

令狐大盈若冲赞:2

触动了商业模式当然也是愤怒原因之一,但就算财新不是付费模式,被“引用”了的当事人估计还是挺愤怒的吧……引流不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因为那些不是付费模式的稿子岂不是就随便洗?但已经是实施起来最方便的方案,至少促使出处暧昧往清晰走了一小步。但出处一旦精确到字句,那文章就完全不像文章,完全是论文了,肯定也不好看。

wanbl赞:1

我比较赞同like a soldier的留言。针对作者的反问“媒体靠什么盈利?”,传统媒体以前有很多广告商,而且卖报刊杂志也能向读者收费。现在广告商少了,读者少了。媒体遇到盈利问题,国外媒体也是如此,才会有付费墙。付费墙会挫伤媒体的传播属性,财新稿子没有10万+也不能怨别人。我很理解并尊重作者的原创性,我也是媒体从业者。没有财新的稿子,干柴劣火不会这么精彩;没有干柴的传播,财新记者调查的事件可能不被这么多人熟知,他们其实是合作共赢的。双方如果能聊聊版权合作,或许能开创业内的先例。

Silvia赞:1

这就好比几个一线大牌出了新款包,均价3万一个,小品牌把A牌、B牌、C牌的特有元素攒到一起,自己也推出了一款包,卖300一个,哪个卖得火?

Ming赞:0

其实可以试试图库和音乐库的模式,针对不同应用场景、使用对象,收取不同的授权费。

令狐大盈若冲赞:0

其实论文购买引流也完全可以实行,督促作者标注来源

萧风瑟骨赞:0

媒体经理人[奸笑]方老师脑洞大

ice赞:0

我觉得是不是转载者可以讲将获得的利益按百分比分给原创者。但是转载者获得的利益分有形和无行,也不好确定~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