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上周接连两位名人自杀,媒体的表现令人满意吗?

华思睿 新闻实验室 2018-06-16

案例

新闻伦理|报道守则|社会责任

本文是6月13日发送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第190期内容试读。阅读更多新闻传播领域的深度文章,欢迎加入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

∙ ∙ ∙ ∙

作者:华思睿

【警告:本文包含了对自杀的描述,请谨慎阅读。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有自杀的念头,请及时通过心理健康热线、援助机构等方式寻求帮助。】


2018年6月5日,知名时尚设计师凯特·丝蓓(Kate Spade)被发现死于美国纽约曼哈顿的公寓中,终年55岁。


2018年6月8日,明星主厨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被发现死于法国巴黎的酒店中,终年61岁。


短短一周时间内,接连两位名人自杀的消息震惊了世界。在哀悼他们离世的同时,媒体对名人自杀事件的报道方式又一次引发了争议。

人血馒头

2014年8月,美国知名演员罗宾·威廉姆斯自杀,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标题中直接提到他是通过上吊进行自杀的。而《纽约每日新闻》在第二天的头版直接印上的大大的“上吊”(HANGED)一词。


哥伦比亚大学流行病学系的几名学者发现,罗宾·威廉姆斯离世后的4个月内,美国的自杀死亡人数增加了10%,而窒息自杀的人数增加了32%。与之类似,52年前玛丽莲·梦露自杀后自杀死亡人数也增加了12%。


罗宾·威廉姆斯自杀后《纽约每日新闻》的头版


在凯特·丝蓓离世后,娱乐八卦媒体TMZ在第一时间刊登的新闻中就在大标题上写下“KATE SPADE DEAD AT 55 SUICIDE BY HANGING”(凯特·丝蓓上吊自杀死于55岁)。而《每日邮报》更是用死亡方式、揣测的原因、死者家属等多个敏感信息填满整个标题,甚至还提到了两年前离世的罗宾·威廉姆斯。


而在安东尼·伯尔顿离世后,美国的老牌媒体、经频繁易手日渐衰落的《新闻周刊》竟然赤裸裸地吃起了“人血馒头”,第一时间发布数篇短文,将安东尼·伯尔顿的身价、女友、前妻、好友全部消费了一番,连只有11岁的女儿也不放过,这种为了吸引流量毫无底线的行为如果放在中国大概也会为自媒体们所不齿。



名人自杀的示范效应


名人自杀会引发示范效应,这并非是什么新问题。1774年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出版后,在欧洲各地据说就曾经出现模仿书中维特自杀的风潮,导致此书在多地被封禁,自杀模仿现象也因此被称为“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


尽管两百多年前的“维特效应”现象是否真实存在仍有争议,但当代的多项研究表明,媒体对于自杀事件的报道与特定群体内自杀事件的增加的确存在联系。


纽约州立精神病学研究所的Madelyn Gould等人2014年的研究发现,报纸对青少年自杀事件的报道与之后发生的自杀事件存在很大关联,报道越是耸人听闻、包含越多的细节、在版面上的位置越是显著,就越有可能出现更多的死亡事件。而且,自杀模仿现象在青少年中出现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年龄人群。(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psy/article/PIIS2215-0366(14)70225-1/abstract  )


2003年4月1日张国荣自杀后,香港大学学者叶兆辉也曾指出,香港的自杀和跳楼事件在2003年上半年都出现上升(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daily/article/20041109/4428656  )。日本也有研究也发现,在媒体报道名人死亡事件的十天内,自杀数量会出现显著增长。(https://academic.oup.com/ije/article/43/2/623/2901741  )


美联社的自杀报道指南

 

事关人命,媒体在报道自杀事件中必须极为谨慎,这并非简单的“死者为大”,也并非所谓“政治正确”,这么做真的可以挽救人们的生命。


一项来自奥地利的研究就发现,1987年奥地利自杀预防协会制定了媒体报道自杀的指南后,通过维也纳地铁自杀和尝试自杀的人数迅速降低了80%。(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23/A:1009691903261  )


世界各地的不同机构和组织都提供过大量报道自杀事件的相应规范和建议。2015年,《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AP Stylebook)增加了对报道自杀的指南:


一般来说,美联社不会报道自杀或者企图自杀事件,除非当事人是知名人士,或者情况特殊,或者是引发公开混乱的事件。在写作自杀新闻时,不应该详细描述所使用的方法。


避免使用“committed suicide”一词,除非是直接引用自官方。替代的短语包括“killed himself”、“took her own life”或者“died by suicide”。


写作指南的编辑之一David Minthorn解释说:“‘Committed’在这样的语境下可能暗示是非法行为,但实际上美国已经废除了禁止自杀的法律。”(https://www.poynter.org/news/aces-aps-guidance-suicide-terms-shows-sensitivity)


来自专家的建议


Reporting on Suicide的网站上也提供了一份详细的关于报道自杀的建议,该内容由自杀预防专家与国际预防自杀和公共卫生组织、新闻学院、媒体机构、知名记者、网络安全专家共同制定。(http://reportingonsuicide.org/recommendations/  )


这项建议除了英文版本,还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斯洛文尼亚语等多种语言。果壳网2014年的一篇文章中也曾将这些建议编译为中文。(https://www.guokr.com/article/438973/  )


其中主要建议包括:


1. 包含自杀警示信息,并提供寻求帮助的途径(如当地救助电话等);

2. 使用中性标题,避免在标题中提及自杀,告知读者死讯,但避免耸人听闻;

3. 使用学校/工作/家庭照片,避免使用死亡现场、死者亲友、葬礼等照片;

4. 避免公开遗书内容,可以说“现场发现死者的遗书,法医正在进行检查”;

5. 避免将自杀描述为单一原因的结果,要告知读者心理疾病的康复是完全可能的;

6. 将自杀当成公共健康问题进行报道,而非将其当成犯罪进行报道和调查;

7. 准确描述自杀的趋势,避免使用耸人听闻的词汇,使用“上升”、“更高”,而非“迅速传染”、“迅猛增长”等;

8. 引用自杀预防专家的评论和建议,避免使用现场警方对死因的说法。


英国的慈善机构撒玛利亚会也提供了类似的自杀报道媒体指南。(https://www.samaritans.org/sites/default/files/kcfinder/files/Samaritans Media Guidelines UK Apr17_Final web%281%29.pdf )


英国的独立媒体标准组织(independent press standards organisation)也在《编辑行为准则》中提到:“在报道自杀行为时,要避免自杀使用方法的细节以防止模仿行为,同时考虑媒体报道法律事项的权利。”(https://www.ipso.co.uk/editors-code-of-practice/#ReportingSuicide  )


实际上,除了在自杀事件本身报道上更负责的报道,媒体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切入——讲述曾经有过自杀念头,甚至尝试自杀的人的故事,向人们传递希望。比如,安东尼·伯尔顿的死讯传出后,Vox的记者Zack Beauchamp发表了文章,讲述了自己走出抑郁症的故事。(https://www.vox.com/first-person/2018/6/8/17441450/anthony-bourdain-kate-spade-suicide-help  )


在人人可以发声的网络时代,哪怕所有媒体都严格遵守报道自杀的规范恐怕也并不够。网络直播自杀、自残的行为层出不穷,这时候更需要所有人正视这一问题,给身边的关爱,在发现危险信号时及时伸出援手。


如果你或者你认识的人有自杀的念头,请及时通过心理健康热线、援助机构等方式寻求帮助。以下是部分机构的联系方式: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热线(24小时开通): 800-810-1117(座机)、010-82951332(手机、IP和分机用户)

希望24小时热线:400-161-9995

杭州心理危机干预热线(24小时开通):0571–85029595

广州心理危机干预热线(24小时开通): 020-81899120

世界其他地区危机中心联系方式可在国际防止自杀协会网站上查询:https://www.iasp.info/resources/Crisis_Centres/


💌本文内容选自2018年6月13日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第190期。

📚近期的会员通讯主题还包括:创造101、王凤雅小朋友、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法案、机器人水军、中国嘻哈与对外传播、性犯罪报道伦理、传播学趋势和反思等等。往期目录请见:https://zhuanlan.zhihu.com/p/36349253

🎈欢迎点此加入会员计划,阅读更多新闻传播领域的前沿和深度内容。

相关阅读

汶川地震报道中的媒体表现(被删除,后台回复 地震 提取)

1

2

江歌案中的媒体表现

3

汤兰兰案中的媒体表现(被删除,后台回复 汤兰兰 提取)

4

凉山格斗孤儿事件中的媒体表现

5

刺死辱母者案中的媒体表现

精选留言

维尼赞:67

在这里我特别不同意北美留学生日报和他的关联号,每次有留学生自杀都会加大加粗头条报道。报道的都是那些留学生的私生活和从各种朋友亲戚听到他的片面看法,而且文字仿佛是想让我们引起共鸣,留学生的生活压力很大很大死仿佛也算是一种出路?我并不是说报道这种新闻不好,但是至少也要斟酌一下字句啊!

作者

他们的一贯操作

DONGJUN_赞:13

北美留学生那一套操作相当熟练,我也是因为这个果断取关了他们。

洛奇赞:9

When it rains, it pours. 集体行为的体现

赞:8

今天微博上,一名高考考生跳下张家界某山崖的监控视频广为流传。。。

南方群岛赞:7

小华老师的有担当新闻写作示范

共叔段奕赞:5

中国每年多少非正常死亡的,统计过吗?身边经常听说,也见到过!

格隆冬赞:3

Cioran说(大意),如果没有可以自杀这个选项,活着简直需要太多勇气,让人无法承受。

泡泡粥赞:3

给华老师打call[嘿哈][嘿哈]

小碗熊( ̄∇ ̄)赞:1

北日從16年美國大選開始就各種煽動性報導+假新聞氾濫,取關三年,還自己一個清淨

琥珀赞:0

不止自杀,就高以翔死亡媒体都天天上热搜,死者安息,不想再消费他一遍

你猜猜我叫什么📮赞:0

除了媒体的帮助,读者也需要对自己负责。

黄铭赞:0

人不能选择出生,可有选择提前结束生命的权利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