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江歌案中的媒体表现:“促进沟通,彰显理性”的初衷为何失落?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7-11-14

作者/方可成

“局面”节目关于江歌案的25则视频全部发布完毕的时候,我正在深圳的北大汇丰商学院讲一节“新闻案例分析”的课程。

如果这节课晚几天讲,江歌案肯定会作为案例在课上被讨论,因为它突出体现了这个时代新闻报道案例的最大特征:传统的精英媒体不再牢牢掌握议程的设置和把关权,这一方面让参与和表达变得更加民主,另一方面也让民意、注意力成为被利用、被“变现”的资源,让公共讨论面临着更多的威胁。

“局面”的初衷与现实

观察这次事件中的媒体表现,一个核心要点是了解“局面”节目的初衷。

制片人王志安在节目上线引发舆论热潮之后,推送了一篇《多余的话》,对制作这期节目的初衷进行了解释:

“我们的节目应该努力聚焦一场悲剧后次生伤害形成的过程,探究这背后的成因。我们试图追问,在某个时间点,如果某一方的行为有所改变,双方的误会和怨恨是否会有所缓解,甚至从一开始就不会产生?当伤害已经发生时,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人和人之间的道义和体恤,承担和宽容,界线在哪?这个悲剧,该如何才能打开那个结?与此同时,我们坚定这样一个原则:避免节目的播出,给本就有着极大不信任的双方,制造额外的伤害。

……

更进一步,本案的肇始是因为陈世峰杀害了江歌,他是一切悲剧的起点。我们不希望陈世峰成为配角,而两个受害者在不断互相伤害。

我们希望,《局面》的每一次专访,都是在促进沟通,彰显理性。我们更希望,各位能够收敛起愤怒的情绪,尽量不给新闻当事人施加额外的伤害,用善意来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这样的初衷和愿景值得赞赏。细看这期节目,也能感受到王志安在向双方发问时遵循着平衡克制的专业主义态度,详细发布25则视频也说明了节目组的深思熟虑(当然,是否因为过于碎片化而影响了传播效果,值得反思)。但是,节目上线之后的舆论走向,显然发生了偏离,甚至与王志安所叙述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微博上,王志安也在劝大家“不要简单辱骂刘鑫和她的家人”。结果,点赞最多的评论是:“不要简单辱骂,要复杂辱骂。”

“局面”虽然以新潮的短视频形式出现,但从根本上说,它还是一档传统媒体基因的节目。王志安是传统媒体出身,他的节目也基本上是典型的传统媒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他之前在央视“新闻调查”的风格。乃至,“促进沟通,彰显理性”这样的愿景也带有鲜明的传统媒体色彩。

只是,现在已经不是那个传统媒体垄断舆论场的时代了。

利用民众朴素感情的
那些精明人

在案例分析课上,我请同学们在分析每一个案例时都思考:如果这件事发生在20年前,会以什么形式被报道出来?后续的各方反应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

如果江歌案发生在20年前,如果王志安是在央视而不是在“局面”制作这期节目,结果会是怎样?

很可能,王志安会认为自己做到了“促进沟通,彰显理性”。但是,这样的判断更多会是基于自己的猜测和身边人的评价,而不是来自大众的反馈——因为那时候,大众没有发出声音的渠道。

如果发生在20年前,千千万万观众在观看了节目之后,同样会愤怒,会恨不得将刘鑫全家千刀万剐。只是,这些声音不会被听到。

20年后的今天,不是我们的社会突然多了很多“暴民”(我对这个词在这里的使用持保留意见,大家对刘鑫全家的批评完全可以理解,越过了法律边界的言论则另当别论),而是这些人有了发声的渠道。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是:2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了许多善于利用民众情绪攫取利益的人,他们以“自媒体”的身份招摇过市,瞄准和利用民众的朴素情感,赚得注意力、流量和金钱。

新榜的数据分析为我们揭示出了江歌案中赚得流量的是谁——

第一个出场的是腾讯旗下的“新闻哥”《为闺蜜挡刀而死的江歌,你妈妈终于当面问了那个人:还有良心吗?》。和上次在凉山格斗孤儿中的表现差不多,“新闻哥”又来充当自家“局面”栏目的推手。这一次,“局面”节目组应该会认为“新闻哥”是个猪队友了吧。

随后出场的有:曾打造出《奇葩说》的米未传媒旗下公号“东七门”;“HUGO”、“思想聚焦”、“悦读”等营销号;“咪蒙”及其旗下“才华有限青年”;“视觉志”及其旗下“她刊”。

这些帐号背后都是精明人。他们知道,骂刘鑫是一件流量巨大又无比安全和正确的事情(事实确实如此:凡是对这些账号提出质疑的,大多会在评论区被愤怒的民众批评)。而今天赚得的流量,第二天就可以成为提高广告费的筹码。

所以我的看法是,江歌案中的汹涌民意没有必要去批判,那是人们朴素感情的表达;真正让人感觉不适的是,这些感情被一些精明人转化成了注意力经济中的一环。尤其是在咪蒙等人的文章中,这种转化是以牺牲事实、鼓吹暴力为代价的,说是人血馒头并不为过。


营销号以错用照片、牺牲事实为代价的流量转化也引发了刘鑫的反弹

更何况,人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当一篇篇的文章将人们的目光牢牢拴在批评刘鑫上的时候,其他更重要的问题就得不到更多的关照了:关于凶手,关于作案动机(可能的“分手暴力”),关于如何帮助江母走出来(是她后面的人生怎么走,而不仅仅是参加联署呼吁死刑)。

怎么办?

小结一下:为何“局面”节目组“促进沟通,彰显理性”的初衷未能实现,甚至走向了反面?因为曾经主导舆论场的传统媒体不再拥有把关的权力,这种权力部分回到了大众手中,部分则被极其善于攫取注意力的营销号自媒体们拿走了。

在案例分析课上,我推荐同学们阅读潘忠党老师和陆晔老师的最新论文《走向公共:新闻专业主义再出发》。这篇论文对我们理解当下的媒介环境非常有帮助,其中有一个段落是这样写的:

“人们表达的急迫压制了对事实准确的要求,观点或视角远比事实或真相重要,保持在线的诱惑胜过了获取真相的赋权,逐利的动机扭曲了维护公共善的初心,而这些倾向又被政治或商业利益的追逐者(包括争取选票的政治家、党派媒体、非政府团体、商业机构和个人等)利用,形成传播策略,包装和呈现信息;这些倾向不仅形成杂芜的传播活动和内容,而且激发所谓‘事实已死,视角为王’的传播规范。”

如果我们的舆论环境完全堕入这样的境地,那是非常令人遗憾和担忧的。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胜利的将不是事实、理性、公共利益,而是谎言、情绪、政治和商业利益。

回过头来看,在江歌案的媒体报道中,有哪些是本可以做得更好的?

对于“局面”,在赞赏节目组作出的所有努力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反思:从一开始就将节目聚焦于江母和刘鑫两个人的关系上,这是否是最合适的选题角度?是否从选题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促进沟通,彰显理性”的愿望无法实现?王志安在凉山格斗孤儿的报道总结中曾说

“身处转型时代媒体,身负一些特殊的责任和使命。它需要记者有探求真相的技术,也要有理解复杂现实困境的能力,需要有对新闻理想的追求,也要有对媒体报道影响力的敬畏。你不能简单地用一种看似正确的原则指导自己的报道……”

虽然我曾经批评“局面”的凉山格斗孤儿报道,但我认为这段话有一定的道理。那么,在江歌案的报道中,“局面”是否存在未能理解“转型时代媒体”和“复杂现实困境”的问题呢?是否因为带有传统媒体精英的思维模式,而对大众的反应估计错误呢?如果王志安在节目中更明确地传达“促进沟通,彰显理性”的理念,是否效果会有所不同呢?如果节目是在审判之后,在可以获得更多事实性信息的时机推出,是不是会更加聚焦、更加有的放矢呢?

今后,无论是何种媒体的记者,只要是报道触及民众情绪敏感点的问题,恐怕都应该对今天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预估报道后果的时候将大众的情绪和营销号的精明与贪婪纳入考量的范畴。

而对于咪蒙们来说,我们只能一方面呼吁广告商和投资人进行更负社会责任的资金投放,警惕营销号们的品牌形象,一方面更多地向大众展示这些大号运行的规则,告诉消费者们:你当然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爱吃的东西,但当有人利用你的口味偏好而在食物里掺进化学添加物乃至罂粟壳的时候,你就得留个心眼了,不要因为好吃而照单全收。它们毒害的不仅是个体,更是一个好社会赖以运转的事实、理性。

我想我们只能继续这样倡导,就像潘老师和陆老师论文中反问的:“难道我们有别的选择吗?我们可以罔顾事实吗?我们可以告别真相吗?我们可以废除理性吗?我们可能有替代互重互爱、相关共存的人文价值吗?”

这是一些超出个案的思考和探讨,它事关我们面临的更深刻变化和更根本问题。




精选留言

怕摔的小罐子赞:376

新闻学子也是人,为了理性而理性,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人情味,在很多媒体人的笔下,再十恶不赦的人也能找出点不知所云的好来请大家宽容相待,以此显示自己是思想高于普通网民的高级动物。不是所有事都要归为理性,看到一句话,你爸妈当初生你不是因为理性,而是爱和冲动!由己及人,这种事情没有办法让人不冲动,我们也只能用语言来表达愤怒了!

作者

如果只有爱和冲动,你可能有很多兄弟姐妹了。实际上,婚姻、传宗接代和爱情联系起来是近代才有的事情。新闻学子要有人情味,也要提高姿势水平,尤其要坚守事实、理性和独立。另外,如果有人千方百计寻找刘鑫的好,那是很荒唐的;但如果眼里只有批判刘鑫一件事,那是短视的。

张拓赞:38

我是学新闻的,但是,我不得不问各位老师几个问题。 1.如果此事发生在你们的子女,你们的家人身上,你们是否真的会这么冷静? 2.新闻专业就是为了理性而存在? 对不起,这一次,虽然我不是咪蒙的粉,但是我挺咪蒙。

作者

媒体人要有同理心,但是这不等于要媒体人像当事人一样思维和反应,媒体人有自己的立场、原则和操作方法,这是这个职业的立身之本。你的问题就好像病人质问医生:我痛得要死,你怎么还这么冷静?你怎么还不跟我一样呻吟?我要是死了,你是不是都不哭?建议补习一下新闻专业主义是什么。

风行草偃赞:362

实话说,我一直觉着这事如果不是被媒体捅出来,刘鑫是不会出来道歉的吧,他们一家不承担舆论压力,对受害者及家属的公义又何在呢?

万小花儿赞:359

想要回应一下前面有位朋友提到的“在很多媒体人的笔下,再十恶不赦的人也能找出点不知所云的好来请大家宽容相待”,在我看来,媒体报道“十恶不赦的人”,本身就要面对人性的复杂性的问题,再恶的人也可能有着或者有过好的一面,报道当中试图还原ta的成长经历,是要了解ta的恶是原发性的,还是与个人的成长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有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避免存在同样问题的群体也会萌生恶之花,从而宽容相待我们身边的人。

作者

[强]

是仙女珍赞:331

当我会认为新闻学子能在这个舆论浪潮中保持足够的理性客观的时候,看到的却是, 自称为未来新闻人的某个学生在微博评论里大呼以后自己要搞个大新闻弄死刘鑫。 看到受到专业教育的学生这样的评论比普通人评论更让人难过。 新闻学子真的,不管时代怎么变,我们一定要坚守自己客观公正的新闻理想,不要人云亦云。有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作者

这个时代需要重申新闻专业主义

maki李毛线赞:260

看到评论第一,感动于我票圈里新传学子的克制与冷静,大家已经很少在事情突然被聚焦之际投以过度灼热的目光,更多的是在反省的思潮中纷纷加以讨论,让我觉得自己在票圈发文简直就像是在回音壁里自我循环😂今天与一位中国政法大学的同学交流,她非常冷静地告诉我这桩案件对于她们而言简直是家常便饭,戳中痛点的不过是人们将事件中的道义与自己对接,急于制裁刘鑫的心理背后显现的更多是对自己遭遇的焦虑感,而当这种焦虑被毫无良知的自媒体包装呈现时,其放大效果却足以让一个毁灭。

鲸鱼味儿火锅赞:212

我觉得《局面》的思维太窄。在议程设置中,有一个部分叫“属性议程的设置”,即在一个新闻事件里,不同的属性构成了重要性的排列等级,强调哪些省略哪些,支持哪些反对哪些都会影响到大众对于事件特征的认知。江歌案里,王志安把视角定在近三百天没见江母的刘鑫身上,这明显就在强调刘鑫的“不义”之举,以至于直接碾压了她同为受害者的身份。而对于杀人者的严重忽略也造成了公众怒火的枪口再次对准刘鑫,毫无理智可言,反而引起新的暴力。另外,短视频的负面作用也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江母的悲痛和刘鑫的软弱形象被切割开来,像一根根针投向公众,每一针都是在加固双方的形象,到最后“板上钉钉”,情绪引燃。 [撇嘴]

陈树清赞:69

不知道谁会相信媒体报道这个事情要“促进沟通,彰显理性”[微笑]

作者

我还是选择相信局面团队的初衷

怕摔的小罐子赞:162

大家并不没有只在批判刘鑫,那么多人都签名死刑请愿书,支持江母,等卷宗,找嫌疑犯信息,但是很多新闻学子的理性客观却是事不关己才可以高高挂起,一面批判刘鑫被舆论暴力并且隐私权被侵犯,另一面在现实生活中到处拼课买盗版课侵犯他人版权,理性拯救不了低劣的人性,有些人该反省一下你摆出的专业姿态是你真正的姿态还是为了包装自己?再说说有些媒体,他们为了让事件本身变得温情,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刘鑫与江歌母亲见面的好戏,还在报道中称他们见证这一幕几次落泪,为未能促成结局的圆满而感到惋惜。这种强行介入又是专业姿态的表现吗

WJL赞:114

今天看了咪蒙的文章,每一句描述后加一句推测性评论。我觉得这样的表述方式本无原罪,作为一种信息表达无妨,但是如今新闻和信息之间的边界逐渐消融,人们很容易被这种观点性的语言带跑,把推测看成现实。至于大v,注意力经济还是正义之心使然,在舆论一边倒的情况变得没法深究....谨言才能不被禁言啊。

阿舞子赞:108

另外想说这次事件很多真正理性的评论都来自自媒体里的非媒体专业作者,大多是出自心理学,社会学,法学和逻辑学领域,「传统媒体」让我觉得内容有价值的也就检察官日报,人家起码从本行的角度谈事情。剩下的不管怎么互吹理性都一样,说的都是温文尔雅但空无一物的话。虽然我也是学媒体的但是我觉得媒体如果没有其他学科专业深度就好好做媒体的基本职能「展示事实」,或者去寻找各领域专业的人来参考。咪蒙体的煽动和「暴民狂欢」体的理中客我反手就能一样写一篇,因为不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纯粹的输出价值观太容易了。光说是不是,不说为什么的东西,不管是咪蒙还是理中客都是浪费时间,有些有专业领域的自媒体大V在微博说区区一百个字的简单分析,都比传统媒体巴巴发五篇文章抨击暴民来的有价值。只有理性的态度,没有理性的思考,或者说思考的水平停留在对别人进行口号式教育上,我个人觉得真的毫无价值。当然这可能是因为我本身也不看咪蒙的原因,只是我想说他们那个程度的理性也就能和咪蒙互相抵消,但是显然很多传统媒体已经沉浸在众人皆醉我独醒的优越感里了。

作者

有理

格隆冬赞:107

陈杀人是一年前的事情,是第一波暴力,该被报道的都已经报道了;刘以及刘家而后的行为是第二波暴力,这才是“局面”采访和网络舆论的直接动因。为什么聚焦江刘而不是陈江刘,那是因为施暴者已经完全不同了。至于江母一再要求对陈的死刑,那是一个丧女母亲的激愿,无可厚非。咪蒙什么的叫喊就是精巧的计算了。

Cerecita🍒🌸赞:91

我反而觉得正是那25个视频让大众看清了真正的局面,我自己就是这样,之前先看了双方见面的视频以为刘鑫可能正像她自己说的,日本警方不让她说一些事情,事件也许有隐情。但看完局面的访问后让我觉得她自己在越描越黑。局面是我目前看过的对于此事最好的报道了,因为不带任何观点,仅仅自然呈现双方的言论和行为。就是这样一个节目还能让当事人被变本加厉地谩骂,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人本身就有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话可不是没有道理的。

Relio赞:79

个人觉得在目前这个阶段对刘的舆论有点过了,她做的确实不对,应该谴责,但是有些细节只是推测,还有的被夸大渲染了,如果案卷公布了,真的是这样,我也想去骂她[捂脸][捂脸] 突然想到东野圭吾写的《虚无的十字架》,死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如果罪犯到死都不忏悔,杀死他也只不过是阻止他杀更多的人。 希望罪犯和刘诚心悔过,承担应承担的责任。对于一个单亲家庭的母亲实在太残忍了[流泪][流泪][流泪]

作者

可以借此契机去了解国际上关于死刑的讨论,了解为什么那么多国家废除了死刑,又为什么有国家保留了死刑

李梦圆赞:73

谢谢你们写出这篇文章。它和前几条高赞评论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有一点我认为“局面”制作团体低估了双方见面的复杂程度。不知道国内有没有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的专家。我在国外修过一节课,教授讲了她有一次组织杀人犯与死者家属见面,因为死者的妈妈和女儿想知道她死前是怎样的。犯罪过程动机就是凶手想偷钱,把受害人被拖到树林里杀了。这次见面是无偿的,就是监狱提供的一种服务。这次见面,老师和他们双方准备了一年多,最后结局特别美好。家属了解了犯人成长背景、知道了死者生前的情况。犯人痛哭,得到了原谅,最后所有人都哭了。原来那个死者最后对凶手说:“我原谅你,上帝也会”。所以我特别认为,这种那么容易出事的见面,应该由专业人士(比如谈判专家)主导的。

作者

谢谢你!非常好的评论。的确,应该有更多专业人士来介入,包括对江母的专业心理协助。

somerset赞:71

局面开了个盘口,大家一拥而上,被营销号们割了韭菜。公共媒体彻底被边缘化了,完全失去了缓冲地带。

李尚瑾赞:48

虽然舆论一边倒,但是微博上的投票显示有近一半人不支持对刘鑫进行网络暴力。难道是沉默的螺旋出现了[闭嘴]

作者

谁发起的投票?

Son of Gaia赞:44

呼吁广告商和投资人进行更负社会责任的资金投放,警惕营销号们的品牌形象 这句话里感觉有文章可做

作者

老实说,我写这句话的时候觉得自己迂腐。如果有人认同就再好不过了。

可乐猪赞:45

感觉新京报做的不错,但是在这种环境下意义也被解构了

三三三三赞:40

几天前还没那么多自媒体一拥而上,在看网上的言论和观点之前,静静看完了局面二十多个视频。尽管王志安本着新闻专业主义极力保证公正,就单单从视频看来,目前掌握的事实也足够令人悲痛和气愤了。可一夜之间各家大v自媒体蜂拥而至,我看到的,有人正义使然(至少我看到许多真的用心分析这件事的意见领袖们),有人妄自揣测事实,极力渲染情绪,可能是别有用心。可其实很多时候我是有共鸣的,大概如文中所说朴素的正义感。但也不愿意转发这些文章也甚至有些反感。这几天一直陷于这种矛盾之中,一方面觉得这类法律边缘化事件,我们需要这种自媒体和被呼吁起来的公众的声音,一方面又觉得大家口口声声的“第一次希望舆论杀死一个人”这样的舆论环境真的是现在所需要的吗?媒体不去深扒凶手而掀起这种口诛笔伐的热潮,这种媒体失焦的现象是正常的吗?究竟怎样的传统媒体和自媒体的定位才是对的呢?事到如今我也不清楚答案。但我大概找到不喜欢有些自媒体的原因了:确实,他们太急了,字里行间全是带节奏的痕迹,这让人很不舒服。虽然我自己也很想骂,可跟着他们一起骂,让我觉得,被利用了。

优悠赞:24

困局出路何在?自媒体发声,被当做(或者真是)在营销;而等着某某报去呼吁 注重程度和方式?传统媒体又是扶不起的阿斗,连自己都扶不起,又如何能帮到江歌母亲,此类弱势到一无所有之人?再者,最看不惯一直在呼吁理性,对于事情解决毫无意义,如理性等待刘鑫,等待了几百天

作者

想知道大家的愤怒解决了什么实质问题

小狗咪赞:38

如果所有平台上只有一种声音的话 很多问题都不会被看到

小毛蟹赞:37

严惩刘鑫,是为了少出几个刘鑫们。做新闻的是少数,胆战心惊活着的老百姓是大多数。

Tezcad赞:36

自媒体那些的,我觉得是对媒体的反噬,着急,急于制造或者发现,呈现冲突点,而没有了更多面,更宏观的一个解剖。我觉得王志安最后感谢接受采访这个已经很说明问题了,他急于介入,获取信息,又急于抽离,他想告一段落,他不想去做更多的事了,或者说无力做更多的事了

阿舞子赞:34

自媒体不等于咪蒙,自媒体有三类,一类是咪蒙,一类是理中客,还有一类是真的能站在自己的专业角度去深度分析一些问题的(比如方老师你从新闻角度去探讨这次事件的媒体表现)。目前大部分「理性的传统媒体」水平是第二种,和咪蒙流的区别就是长唱反调丰富一下价值观的表达方式,他们不具备探讨深层原因的能力,估计也没那个兴趣,但是他们又不愿意仅做展现事实的平台,又想下场引导舆论,于是就变成了「醒醒吧我愚蠢的网民们,为什么不能像我们这些精英一样理性的思考呢!」问题是,他们思考出什么了?

随风而飘赞:34

局面的报道是这一波舆论暴力的导火线。理性看待此次事件,所有热门文章都在直指刘鑫,针对真正的施暴者的文章几乎没有。这些言论其实也构成了对于刘鑫本人的舆论暴力。在知乎的相关问题下,有些从法学角度出发做的分析其实很好,但是点开评论很多都在攻击作者。受害者家属真正需要的是法律上的援助,舆论固然重要,却没有办法真正撼动司法审判。我记得有个作者写到,刘鑫曾在采访中表示,是日本警方建议不要和受害家属进行接触以防串词,影响最终司法审判。局面的做法很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司法审判。

冰鸟葵花赞:34

可怕是昨天一些新闻专业的同学也直接加入到讨伐中,甚至大喊网络对刘鑫的暴力没错。

🌟赞:18

从始至终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杀人凶手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即使法律会去裁决他,可是弄清楚他的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来警醒世人,不应该是更有意义的吗

作者

采访不到信息

Eva赞:17

对于读者而言,传统权威媒体与自媒体都是信息的来源。如今为什么出现自媒体崛起,传统媒体势弱的状态?原因绝不只是自媒体迎合大众心理来撰写文章,更多的原因来自于传统媒体自身,包括:1.传统媒体经常性出现不实报道,导致信息丧失权威性;2.传统媒体对敏感话题不敢发声,导致大众情感抵触;3.某些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者滥竽充数,本身专业性就不过关,写的文章惨不忍睹。作为一个传媒专业毕业,却没有从事传媒行业的人,向所有坚持事实的新闻人点赞。与其攻击自媒体,不如找回传统媒体的竞争力。我相信民众越来越提高的批判性思维会对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

作者

论信息失实的比例,传统媒体真的还没有超过自媒体。论不敢发声,对萱萱治下的传统媒体太苛求了。

什么鬼赞:30

我算是很早就知道江歌了,从江歌妈号召签名开始。这件事的吊诡之处在于,热血的观众并不知道,他们是第二波谴责刘鑫的人。早在江歌案开始的时候,刘鑫就已经受到舆论的辱骂和抨击了。所以如果要替江歌出气,不好意思,早就有人做了。有时候我想,有没有人敢实名制骂刘鑫呢?当着她面,指着她鼻子骂,你不是个东西!你是吃人血馒头的!好,你敢了,以后呢,你是想看到她痛哭流涕,洗心革面吗?你不会当她作秀吗?所以最后辱骂的结果是什么呢?要不就是这个人在重压之下精神崩溃,要不就是她照样生活,哪种才是公众想要的呢?

Oria_赞:22

所以这时候精英和普通大众的区别就分出来了。精英用专业知识理性分析事件,普通大众用恶毒的字眼宣泄情绪。 而且今天看到《新京报》这样的主流媒体被喷批"圣母婊",其实作为一个新闻学专业学生,我觉得很悲哀很可笑。[微笑]

山居秋暝赞:22

江歌案愈演愈烈,抛开案件本身,好像有两股力量在暗暗较劲:一股是源于朴素价值观要宣泄的愤怒之情,另一股力量则是理性。这并不可怕,矛盾一直都在。突然,一股藏着私心的利己主义者迎合着朴素价值观,偏离轨道,带着大众的愤怒冲向刘鑫,冲向犯罪嫌疑人,以所谓正义做盾牌,聚集乌合之众完成商业帝国的大业。而另一股理性之声,就变成了“精英主义者”宣扬“绝对理性”。 案件真相尚不明确,莫让情绪控制了自己。莫让一些利益操控者钻了空子,趁你气,要你命。

Tiffany赞:21

在一边倒地对刘鑫一家的谩骂声中,有些新媒体最近也发了不一样的声音,总算对整个媒体环境还不算太绝望。但民众感情还是最好引领和操纵的啊,只不过经历过这么多次事实反转之后,依然固执己见地坚信着以谣传谣的所谓“真相”,就不禁让人怀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了。究竟民智是在进步还是在退后,有公信力的媒体是否还存在,让人堪忧。

-Giraffing赞:19

我很同意你的观点,奇怪的是即使有些留言看起来也是听你的观点的,我却并不同意他们。我并不认为一个人会因为不骂刘鑫就显得比他人更高级更理智,也不会因为他骂刘鑫就觉得是被带了节奏。身为新闻学子,对事件的主角们有了解与理解的耐心与冷静是很好的,可是有时候好像并不愿意理解大众,粗暴地指责别人是暴民实际上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不是吗

作者

对,众人皆醉的优越感有时候很危险

小钢炮@大力蒋赞:16

理性是记者的必要,而人性是人的必要。理性到最后,是新闻的同质化。每个媒体属性不同,走好自己的路,圈粉自己的人。世界之大,唯一容不得的,独断

雪蛋丫丫赞:0

“无论是何种媒体的记者,只要是报道触及民众情绪敏感点的问题,恐怕都应该对今天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预估报道后果的时候将大众的情绪和营销号的精明与贪婪纳入考量的范畴。”这是非常乌托邦且危险的认识。所有censorship都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出现的。报道事实,哪怕天塌下来。一旦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引文里的所谓社会效果,就离x宣部不远了。

作者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觉得“乌托邦”更适合用于形容你的观点。我猜测你没有做过实际的新闻工作吧。“报道事实,不考虑其他因素”,说起来简单,但在现实中是无数具体的挣扎。就像上一条推送说的,新闻里都是活生生的人。

港岛猪猪🐽赞:15

很庆幸作为未来新闻人没有随大流,即使在微博被人围攻也依旧保持足够的客观和理性,希望一直可以这样下去。

春季觉醒赞:14

王局善怼,逻辑清晰,潜意识里有一层功利性在里面。断言他消费话题给平台炒作还不确切,毕竟事后发言刹车的也是他。如果要求他无为、谦让,也是不可能,那不是他个性,抓住时机出手才是,会表现出机心。 现在的营销号,生猛程度比起2013年以前的某些微博大V们差太多了。媒体和记者没变,操作选题的套路也没变,让人无奈的,或许是你眼睁睁看着内容营销成了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大家可以装疯卖傻发大财,完了过两天政治上表个态求得平安。没有节操,更没激情和价值观。新闻人最怕的无非就是没有价值观,虽然他们以弥合裂痕求共识自命吧。

188赞:9

节目的入手只能最容易access到的人是江母和刘鑫,但是却把入手点放在了两个人的关系上(她们实质上能有多少关系呢?),而不是对整个事件真相的还原和事件真实价值的追寻上,造就了这样的错误,助推了寻求简单情绪泄愤的狂欢。

作者

其实采访到刘也不一定那么容易啦

申导赞:13

八月的采访,祭日附近发,局面也不是什么好🐦。我就想知道王局跟刘鑫说了或者承诺了什么,她才愿意见面,并答应视频记录的~

SZ赞:12

每次看到这种一边倒的情况都会想起《十二怒汉》。现实中能够做到真的是太难了,太难了。作为媒体,我只能说,有点新闻道德,别作恶。

息壤赞:11

看过这么多事件评论,最让人信服的。

雪国赞:10

全是汹湧而来的是一边倒的评论和转发,还没见到一家新媒体公号拿出稍微对称、平衡的采访报道。刘家人的声音听不到,即便他(她)们有千万个不是,也不会是天生的魔鬼再世,他们为什么那样没有人情味?什么说出那些无情的话?为什么有那些有悖常理的举动?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并没见有人去理清。 刘鑫只因为懦弱和没有担当,便成了十恶不赦的恶棍吗?难道她和她的家人比凶手还不可饶恕?刘家人若有那些表现,的确应该遭到指责。但是从人性角度说,刘鑫的回避和推脱未尝不是要减轻内心的负担,她的愧疚和自责不会没有,甚至不会很转。让她把江歌的死的责任全部担下来,她担负得起吗?那将成为她后半生不可卸下的重负。而她的家人正是出于帮女儿卸责的目的,在替她辩护。而做父母的不这样还能怎样,难道和舆论一齐把女儿压垮不成[疑问][疑问][疑问]

🦄Carmen赞:10

这种偏妥的牛角尖江歌妈钻了连带了多少个充满朴素情怀的正义感群众们一起钻,采访视频我看了,江歌妈自己感情发泄点一直都在刘鑫身上把采访的访谈的内容也不断的站在个人角度引向矛盾。而刘鑫给江歌妈的回复是痛苦而隐忍的,试问就没有人想到协助警方破案的时候案情和侦查进度是要保密或有约定的吗,作为案发当事人受害者一员同样受到精神压力或心理冲击,在协助警方破案后第一时间被网络大众直指矛头,对于把矛头指向自己的人她也不过是一个正常人,设身处地地思考可能骂的吱哇乱叫的群众不见得会比她做的更妥当。 而案情的始作俑者在这位母亲的一手推动下放佛变成了一名第三人,对于江歌,刘鑫这个名字陈某某变的需要想很久。 只想说网络中充满正义感的键盘侠很对,但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除了用舆论推波助澜影响真相,给当事人造成你体会不到的伤害,自己抒发情怀一吐为快带动了更多的不明真相的群众,让大家都觉得这个社会怎么了,没有丝毫卵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出了命案警察来破,交给刑侦部门,比你们的口水和媒体带着色彩的访谈强的多。 网络监督是个好东西,让很多东西透明化,但对于刑侦和法律的适用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子羊赞:10

媒体最基础的工作,是尽可能报道事实,给予民众真相,至于要左右民众怎么想,那就太傲慢了。令我有点心寒的是,评论里很多自称新闻学子的人对民众的批判和对自己能保持清醒冷静的自得。民众情绪的确容易被煽动,对辨别信息真假也有困难,被自媒体营销号理用无法避免,然而正如此文所说,这些感情是朴素的,是真实不做作的,新闻专业的人应该去想如何提高民众们的媒介素养并提供更多事实真相,而不是在一旁哀叹民众是无可救药的群氓,要记得,在你学习新闻传播之前,在你看透了这些新闻事件中的弯弯绕绕之前,你也不过是个期待真相,情感朴素受众。

大喵熊赞:10

最早在一年前看到那个新闻的时候,正逢留学生死亡案件好像被集中报道,每隔几天就有什么失踪死亡的报道,对江歌案的发展也停留在当时的猜测-他们之间是情杀。直到一年后再看到新闻才知道原来其中的诸多细节,但也不能管它们都叫真相。一开始很愤怒就想怎么有这样的人,也想到要去签名支持对陈的死刑。但在跟男友说了这个新闻后却犹豫了。他生活的国家文化里已经废除死刑有很长时间了。他信得宗教也让他觉得死刑不应该存在的。想了很多后到现在也没有去签名,因为突然想到,如果我今天签名他被判了死刑,某种程度来说,和我杀了他也并无大区别,不禁汗毛直立,我想我没有判人生死的权利。

Qingyi赞:10

看完局面的所有视频后,我可以肯定地说局面是保持了客观态度,并且江母和刘鑫孰是孰非其实交代的挺清楚。说局面一开始的聚焦点错误这个观点我并不赞同,首先看看刘鑫对江母的态度,如果她不想出来接受采访就一定不会出来,正如江母所说,刘鑫出来接受采访大概率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舆论压力。然而在江母的质问下,刘鑫并没有表现出认错者的态度,而是用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谎言继续自欺欺人。在江歌的事情上,刘鑫显然是精神上的施暴者,她将人性的自私暴露无遗,甚至在采访中,把旁人不齿的事实说的振振有词,将江歌的死因归结为江歌性格冲动,爱强出头。这些话若不是刘鑫自己说出,恐怕还不会受到网络“暴力”如此攻击,并不能说是局面刻意制造了这种矛盾。事情过去近一年,视频中的江母在面对一切的时候依然是咬牙切齿愤恨不已,在杀人犯大概率是有精神疾病的情况下,身心健全的刘鑫在事情前后将人性丑陋展现无疑,这难道还不能说明什么吗?不论庭审结局如何,这场关于人性的审判相信定论已出

道渊赞:10

作为一名新闻学学子,身边的不少同学都“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网络暴力中,为咪蒙一类的公众号疯狂打call,我觉得至少从专业角度来看,他们是不过关的…☹️

Starry赞:2

塔尔德认为报刊在理性的舆论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而今报纸的受众在变少 抑或是报纸的内容都有趋于转变的可能…

作者

现在不再是报刊,而是各种不同主体共同组成的众声喧哗。

清欢赞:9

我去看了江歌妈妈的微博和刘鑫的微博,先看的刘鑫的,说实话,看完刘的微博我真认为她正如她自己微博所说的,江歌在外面喊叫完全没听见。可是去看江妈妈的微博,去看她发的文章有一个是“”静说日本,作者说他看了案卷,也表明了倾向,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带节奏,但是我觉得,让我对这件事又有了更多的事实层面的了解,假如供词真实的话。很多自媒体确实无良,但是对刘鑫的指责肯定要有的,你们是新闻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希望看到真相。确实有不合理的指责,过于严重,但这不代表就要去同情刘鑫,等待庭审吧。

非乌龟赞:9

这里说的我全同意,唯一不同的就是对《局面》和王志安完全信不过。

-HaruuuOvO赞:9

在我看来,现在的新闻已经开始往商品化的方向走了。单纯就这个事件而言,“道德”引导了舆论,大部分自媒体写出的稿件更多的变成了对单方面情感的迎合,以至于现在网上一边倒的对刘鑫的讨伐,很少能看到真正关于事件本身究竟是什么的讨论了。

搓麻将到天亮赞:9

无论是何种媒体的记者,只要是报道触及民众情绪敏感点的问题,恐怕都应该对今天媒介环境的巨大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在预估报道后果的时候将大众的情绪和营销号的精明与贪婪纳入考量的范畴。(认同。现在的公众号 自媒体都太着急了 至于真正着急的是什么他们自己心里清楚 )

Jelly Kai赞:8

迷蒙比刘鑫更可恶,她的文字是暴戾的毒。

力口贝赞:4

很棒❤️,每次看你的文章都会让考研的我更有动力。

作者

祝成功!

Yaochi🤔赞:3

单纯从“20年后这些“暴民”的声音能被听见”的角度想 我一直以为这是件好事。至少各方声音都还能被听见。只是这样的“听见”并没有成为好的导向。同样对局面团队的初衷表示欣赏, 只是这样的初衷--媒体试图促成两方的会面以及和解--是否可取?当这么做了的时候 是否在某种意义上就失去了新闻的公正性?

作者

这是一个存在争议的话题,有人会觉得记者完全不能介入,有人觉得记者可以为了公共利益而介入新闻事件。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可以想想:如果有一天自己也要面临这样的选择,会怎么做才能说服自己。

Als ich kann赞:7

并不相信新京报

一隻奮鬥的高三淼🐣赞:7

等到了❤️

GYQ🍑赞:5

当我看到我的同学们(本科专业新闻)在朋友圈、空间发声,“第一次希望舆论能杀死人”…… 我默默删除了王志安那篇《多余的话》的转发。

作者

没必要删除呀,也许他们看了王志安作为节目主创的说法,会多想一些

🐱赞:6

现在都提倡有态度的媒体。我不评论媒体是不是应该客观还是有态度,该不该用煽动性的语言,而“公众能否从中受益”才应该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这几天某些订阅号对江歌事件并没有引导大家去找解决方法,自省,引导批判性思维和建设性的意见。而可悲的是,这些为了博眼球的媒体,却得到了最多的赞和转发量。这些媒体,我们真的需要吗[微笑]

谢沁园🗽赞:6

自媒体门槛太低,唯利是图的小人太多。我看到局面评论下面,疯狂骂主持人傻逼的吃瓜群众,面对多数暴力的时候,我担心少数理智清醒者也会觉得无力,但是我还是要为王志安老师的专业打call。面对这样极度情绪化的环境,我们需要这样真正有勇气有担当的记者朋友👬。

马儿快跑~~~赞:6

尊重事实,还原事件真相,让悲剧不再重演才是关键。不要把人性想象得太丑陋,我们都有过恐惧胆怯退缩冲动的时候。当然,我们也要勇敢去面对本该是我们自己去面对的问题,不要因为自己处理的不当而殃及无辜。

斯芬克斯吃掉笨蛋赞:6

不能同意更多,你们把我脑子里有的思维气泡却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如何逻辑化的想法说的很透彻,只在心里有个模糊的原则,但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去答题,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我真是差得很远[捂脸]

188赞:6

只是回复作者而已啦:相对于日本警方、当事人陈某及其家属,以及节目的新闻点上,节目制作方能采访到的人还是刘鑫啦。但是落脚点方在两人关系上,我真的不认为这是专业素养的表现。如你所说,这种视角20年前很肯能以前就有,也能造就民噪,只是没渠道表现而已。慨叹的是20年后,这种专业新闻主义,因为伦理、人权、权利等种种更广泛层面的社会议题有限的发展,而始终迂回曲折

左左赞:5

那张被码的聚餐照片确实误导了我,,,现在很多自媒体确实像催化剂一样激化大家的嗨点,什么让网名嗨就报道什么,非常有导向性。江歌案我早在微博看见了,当时其实就觉得江歌有这种闺蜜真可怜,妈妈的执念也开始变成怨念。但是经过各自媒体的口诛笔伐,大家都恨死了刘鑫。没人骂刘鑫男朋友,很多人骂刘鑫渣活该有这种男朋友,我感觉就开始扭曲了,,,刘鑫只是个胆小鬼吧,最初害怕网络暴力去威胁江歌妈妈,结果后来反而掀起更多网络暴力,是真蠢吧。悲剧的核心还是一个变态前男友,胆怯的刘鑫,和不会保护自己的江歌,她怎么敢独自去面对一个神经病的?告诫所有人,远离垃圾人!

sobanna赞:5

普及逻辑学是多么重要的事

汤城城赞:5

还是要来感慨一下可成学长的逻辑和理性,即使你会说Whatever, I've already known.

筧紅瑚赞:5

在大众普遍分不清事实和观点的前提下,这些自媒体就是在吃人血馒头,没得洗。

Yoyo🧸赞:5

关注事件多天,终于在众多的 “刘鑫该死”的舆论中看到较为中肯的言论。错是错,但错不至此。我们愤怒觉得刘鑫冷漠,我们谴责她事后的态度。但不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通过网络暴力断送她的一生。愤怒过后,我们应该回归理性。

洛九儿赞:5

江歌案件确实出现了忽略最大案犯,而将矛头直指向两个受害者。但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状况,主要是两个受害者之间,一个受害者过多地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痛苦,但是生者已逝 ,再纠缠这些已经没有能够抚慰伤痛之人的意义。尽管媒体一直呼吁促进沟通,也只是江哥妈妈和媒体的沟通,单方面的刘鑫并没有沟通,或者说沟通了以后后果更难以承受?我觉得道义上她都应该出来正式说一句话。

Y.赞:4

如果没有理性,就跟陈世锋杀害他人的时候一样了

王晓赞:4

“今天,我们有了许多善于利用民众情绪攫取利益的人,他们以“自媒体”的身份招摇过市,瞄准和利用民众的朴素情感,赚得注意力、流量和金钱。” 这些人一直都在,只是从地摊文学成功地转型到“自媒体”。

丽雪赞:4

楼上说媒体捅出这件事后刘鑫才出来的那个,看着你点赞从4个到104个,我坐不住了。这件事是司法在进行判决,而且也正在解决,视频里似乎(只是似乎)江母知道很多事情无法说出来,所以像是用一种逼迫的方法让刘鑫自己说出来。如果没有自媒体现在做的种种,而是等案件开庭以后有更多的事实可以公开以后,媒体们再来捅这件事也还来得及甚至会更理性。

林华清赞:4

我特别讨厌标题党,文中列举的几个标题都是我讨厌的。点进去,我是想要知道事实的真相,但更多的新闻都是打着幌子,谋取利益。看的新闻越多,对事实并没有进一步了解,徒有上升我的一腔怒火。我也希望新闻能以追求真相、给人民群众真相为目的去报道新闻,也希望人民群众能多一点理性。第一个热评,100多个赞,足以看得到很多人没有在思考问题,他们凭着自己的正义感,没看作者在表达什么。

璐人甲赞:4

毕竟人无完人,局面一家也很难完整全面。所以才需要更多有理性的媒体从更多角度探讨和依法援助这个案件,而不是一边倒的审判,叫嚣,制裁。輿論可以譴責但没有资格替代法律。明明可能用事实谴责为什么要用谎言和暴力呢,难道事实还不够吗?借用某冲动小盆友的话,你爸妈用爱和冲动生下你,你怎么只学会冲动没学会爱呢

Iris Chen赞:4

前几天看到朋友分享的就是那篇咪蒙的文章,我简单浏览了一遍,发现这样的文章通篇没有逻辑事实真相,只是一堆情绪和偏见的产物。 事实和真相远比道德评价要重要得多!

罐装豆豆 ོ赞:4

都在骂刘鑫,但陈世峰以及他的家人在哪?现在,对单身妈妈失去独女的同情,对冷漠对待被害人母亲的愤怒,构成了舆论谴责的两大主题。其实,这场讨论的对象中,最不该缺席的是行凶的犯罪分子。令人担忧的是,舆论一边倒的压力可能会给刘鑫出庭作证增加许多阻力;私下和被害人亲属见面,也许会成为对方辩护律师的把柄来否认唯一目击者的证言效力。我们期待法律制裁行凶者,这也应该是舆论关注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点。

赵小天赞:4

自从局面放视频出来就在关注,觉得报道做的初衷怎么样不论,但我看到了江母微博之外的声音。刘的说法几分真几分假没有人在意,大家不过是被带着节奏发泄廉价的情绪。尤其恶心那些自媒体,真是人血馒头。发的文章全是单一信源和自行揣测,更可怕的这样的文章被疯狂流传,谁还在意真相是什么吗?他们所相信的,就是真相。

徐家涛🌻赞:4

关于这个事件的讨论,真希望能看到有宗教专业人士也写一篇,我一定贡献上我的流量

石头赞:3

我们知道,忘记谴责凶手而一味的谴责刘鑫,不够好。 须知,凶手已经由法律接手去决定如何惩处了。 而刘鑫呢?哪怕她无刑责,那良知呢? 人们在刘鑫身上看到了许多身边甚至包括我们自己良知缺失的影子,担心不知哪一天,自己会遇到江歌这样悲惨的境地,所以呼呼良知的回归……当然包括谴责良知的缺实。 至于有些自媒体平台挑动、利用网民的情绪以牟利,除了触犯法律的外,也是良知的缺失!同样该受到谴责。

ʚ Ustinianིྀ ɞ赞:3

看了所有关于江歌案件的报道和文章,里面更多的是对刘鑫及其家人的谩骂和对江歌母亲的同情,虽然刘鑫及其家人得做法很过分,但是作为新闻人以及自媒体在报道江歌案件上更多的应该是理性而不是感性。我记得大学里面上新闻写作课的时候老师不止一次的强调过新闻写作注重的是实事求是以及客观!新闻人和自媒体人要客观理性的传播事件,正确引导受众,反之和道德绑架有何区别

青箭赞:3

正义、善良有时候会变成狼身上的羊皮,刘鑫确实混蛋,但消费人们正义和善良的媒体更混蛋。 希望媒体把关注点聚焦在凶手和受害者身上,因为刘鑫只是这整起案件的其中一环。就算把她们全家搞死了,正义和善良就能够得到伸张了吗?

KAIKUEI🍉赞:3

新闻本来就应该不带感情色彩的讲述事实,不能带有诱导观众的语句,观众的感情如何并不是写新闻的人应该关心的,自媒体一昧的批判刘鑫也无济于事,要求陈世峰死刑依靠前面简直是还活在上个世纪,法律不是有了人情就能改变的,在日本杀个人最多牢底坐穿,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吸取教训,思考如何帮助江妈妈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做着无意义的事

zouk-nelofa赞:2

这几天遇见太多的相关文章了,从一开始看评论,为那些暴民感到心寒,到第二天发现还是有很多跟我一样看法的人的欣喜,直到昨晚,看见一位理智发声的朋友被评论喷成筛子。 我想我不能因为大多数人是那样的暴躁就选择明哲保身式的沉默,我支持的就是不应该用网络暴力碾死刘鑫的观点,即使成为众矢之的,我也要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小时候我很怕事,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什么保守思想的影响,但现在我反到希望事情越闹越大,甚至最后变成两大波人的正面冲突——我知道和我一样想法的终究只是少数人,但是我相信,和我一样的人总有一天会团结起来……正因为是少数人,所以我更不会畏惧,更会支持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我们可以因为被证明是不正确的而倒下,但如果仅凭数量多就妄图颠倒是非,那对不起,即使我们死了,也会是永远站立的尸体。

🖤赞:2

唯冷峻克制的表达,更具“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撼效果。

Als ich kann赞:2

一个不成熟的小想法:您在文章里所说的我认为新京报及局面都想到了,想到了视频发出会引发舆论,想到了众公号会借机煽动大众情绪分一杯羹,而后他们再反开一枪批判大众批判众公号呼吁程度方式方法。至于视频拍摄的初衷,不得而知。

都都赞:2

这个话题只要引入公共领域就不会中立了,无论王如何主观中立。我更担心的是如果出现一两个人直接对刘鑫攻击,那这个帐算谁的?是不是按现在大众的逻辑算到咪蒙等人的头上?是不是以后这种道德问题就可以示众来解决?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王这期节目非常恶劣,影响极坏。

闻音赞:2

律师和记者都有自己的职业准则,但不可避免也无需避免的是,他们心中自有一套道德公理是非判断。然而,难能可贵的不是这些记者(微信大号)或律师(法律从业者)大胆宣泄内心正义,而是克制隐忍不煽动。毕竟,我们谁都不知道那一晚具体发生了什么,我们多数人也不会知道在生命受到威胁,千钧一发时的恐惧,更没有体会过被网络暴力,被千夫所指。那么,别说普通网民,大号们带节奏式的渲染情绪难道不会心虚吗?相比自我怀疑和批判,插着腰站在道德高地是很容易的事。

大芳赞:2

不可否认,自媒体给我们提供了更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也不可否认,自媒体除了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无时不刻把吸流量作为目标。我们看到的,到底是真相的多少,不得而知;那些伤害到底应该不应该,最后恐怕也说不清。

俗可耐人长赞:2

我们应该问的是谁主导了话语权??是谁在掩埋真像??这是一个需要真实的世界。我们作为公众更应该关注事情的进展。

希思多雷恩赞:2

方老师写得好,支持。

🌾赞:2

😯 只能说 牛批

王小仙赞:1

伸张正义的旗号,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为所欲为的举起

V-南无朔赞:1

回复怕摔的小罐子第二个评论:人性复杂,面对不同语境,人会本能的戴好面具。也正因为这些“表里不一”的表现,我们所有关于人性的讨论才具有意义。

SuH赞:1

在后真相时代,公众急与进行媒介审判,媒体人急与借事件盈利,当公众的情绪被推上高潮,并不会有人去关注事实如何,更不会等到12月11号的审判,即使真相就在眼前。甚至于剩下的理性的人也会被抨击,他们认为理性就是无人性。新闻学子理性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他们知道所有的声音应该留在真相之后。那个时候再来对刘鑫进行批判,并不晚。

欢子赞:1

咪蒙接过了赫斯特的衣钵。另,在碎片化社交化的传播语境中这样的选题角度确实是值得考虑 视频中一举一动 面貌神情 太容易印证人已经持有的观点了 看不了几分钟就急着去讨伐了。

Ψ赞:1

三四十年前要是有这种事我们可能就把刘鑫绑起来戴着高帽子游街了,而今天就容易多了,手指敲敲键盘就行

木里赞:1

有时候我们可能想非常客观的将事实呈现出来,让大众自己去辨别。可是有时候如果知道自己是正确的或者在某个特殊时刻需要有人以一种明显的方式引导大家来正确看待问题时,或以一种新视角、新重点来思考事件问题时,就应该大胆的亮出自己的初衷来。

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