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科技公司给媒体发奖,可以有更好的方式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8-10-21

行业

新闻奖|独立性|商业

作者:方可成


前几天,腾讯和今日头条两家公司接连举办了自己的新闻奖颁奖礼。


10月16日,腾讯新闻“致敬深度”科技好报道第三季度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一共有六则报道获奖,每则报道奖金2万元:


  • 新京报《骚扰电话和iMessage垃圾信息系列报道》

  • 财经杂志《张旭豪放下枪杆——饿了么的十年创业故事》

  • 界面《想创业,就来新东方》

  • 虎嗅《滴滴零下一度》

  • 36氪《去香港,收割一个时代》

  • 智族GQ《和龚宇一起坐公交车》



10月17日,第二届今日头条“金字节”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一共颁出了七个奖项,每项奖金5万元。《财经》是最大的赢家,收获了年度媒体、年度作者、年度人物报道三个奖项,此外还有腾讯科技、品玩、智族GQ、36氪的作品获奖。


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获得“年度公司报道”奖的《腾讯没有梦想》。在不少人看来,这成了一则段子:今日头条将“腾讯没有梦想”评为年度最佳。



事后,作者潘乱写了一篇文章自辩。他说:“奖项是由行业评委评选的,不是头条评的。金字节的评委跟腾讯新闻前一天主办的‘致敬深度’的评委有过半重叠。承办同学在获知这个评选结果后还主动咨询头条PR团队,结论是尊重事实……头条发这个奖是觉得实至名归的正常加一点可能遭遇的舆情风险担忧。”



从公关的角度来看,这事不过是带有“一点可能遭遇的舆情风险”。但从媒体行业伦理的角度看,这个奖颁得并不十分妥当,甚至揭示出媒体行业一种令人忧心的趋势。


不妥当的一个直接原因是:科技公司自己就是重要的报道对象,现在却要做科技报道的新闻奖评选,给获奖报道重金奖励,这里面显然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


在今日头条的评奖中,获奖作品里没有与今日头条相关的报道(更不用说负面报道),倒是有“腾讯没有梦想”。此外,头条的重要竞争对手快手也没有出现。在腾讯评出的奖项中,自然也没有对腾讯及与其关系密切的公司的负面报道。


这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本来就没有好的报道可供候选。潘乱的文章写得确实好,奖项是行业评委评选的,这些理由都成立,但它们都无法打消瓜田李下的嫌疑。


不妥当的原因还不止于具体获奖作品的选择。当这样的奖项越来越有影响力,当行业内重要的编辑记者越来越多地接受过这样的奖项,从腾讯和今日头条等大公司直接领过奖金,大公司对新闻行业的影响就在逐渐加强,媒体与被报道者之间本应存在的防火墙就逐渐被拆除了。


我当然愿意相信,行业内这些一流的编辑记者们,在职业操守上也是一流的。


但这不是个体层面的问题。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影响,依靠个体的自觉是很难抵抗的。



其实,给媒体发奖这件事,阿里做得更早。早在2016年初,蚂蚁金服就颁发过首届“普惠新闻奖”。


不过,“普惠新闻奖”在具体的操作上要略为谨慎一些——它选择了和高校合作。首届是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合作的,第二届则是和复旦、武大、中大、人大、浙大等多所高校合作的。



通过引入更多的主办方,尤其是来自学术界的主办方,这样的新闻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对新闻媒体独立性的影响。


但这样也还不够。最理想的做法,是通过基金会出资,由行业协会主办评选,在出钱的金主和具体的评奖之间保持足够远的距离。


在这里需要声明一个前提:大的科技公司愿意出钱鼓励新闻媒体创作好的内容,这是一件好事。在这个新闻业遭遇商业模式危机至今仍没有找到出路的年代,钱对于这个行业、对于行业中的个体来说都是重要的。


公司出钱帮助新闻业,也可以被视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本身可以对公司的公众形象起到正面的作用。


但如果钱给得太直接,不仅可能对新闻媒体的独立性造成伤害,也可能最终对公司形象产生不利影响。


在美国,有着形形色色的新闻奖。这些新闻奖如何保证钱不会影响媒体的独立性?据我的观察,主要有两点。


第一,为这些新闻奖提供资助的,基本都是基金会,不存在企业直接给钱的现象。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https://shorensteincenter.org/funding-the-news-foundations-and-nonprofit-media/),2010-2015年间,各种基金会一共为新闻奖出资430万美元。


这些基金会中最常见的是私人或家族基金会,比如著名的奈特基金会。这些基金会的运作相当独立,一般不会产生与商业公司之间的利益冲突。


不过,在流向新闻业的基金会资助中,也有3%的钱来自公司设立的基金会。一个例子是,媒体集团Gannett(旗下最有名的媒体是《今日美国》)设立了自己的基金会Gannett Foundation,这个基金会也给新闻奖出钱,比如它给美国网络新闻奖(Online Journalism Awards)的“卓越表现奖”和“技术创新奖”各提供了每年5000美元的奖金。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Gannett Foundation和Gannett不是一回事,虽然它是由Gannett资助的,但本身运作也有一定的独立性。



更重要的在于我要说的第二点:企业基金会可以出钱,但负责评选的一般都是行业组织或者高校。


仍以美国网络新闻奖为例,组织评选的是美国网络新闻协会(Online News Association),协办单位中包含高校——目前是佛罗里达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此外,Society of Professional Journalists等行业协会也主办着很多其他奖项的评选。这就保证了评选的专业性、公正性,更保证了媒体的独立性。


我们可以做个假想:现在Facebook想拿出一笔钱,做一个新闻奖的评选,它会怎么做?


如果直接举办一个“金脸奖”,给获奖作品发2万美元奖金,估计没有严肃媒体愿意去领取,即便它们真的很缺钱。


可以被接受的操作方式是:成立一个“脸书基金会”,作为和公司独立的非营利组织。然后,通过这个基金会,为某个新闻奖提供赞助,但基金会本身并不参与奖项的评选。


换句话说:通过基金会出钱可以,我们笑纳了,但评选的事,您就别操心了。


这样的新闻奖,具备公信力,不会影响媒体的选题和内容。为它出了钱的人和公司,也会获得正面的形象。


因为在媒体和报道对象之间,有一道界限不应越过。


往期推荐



精选留言

春季觉醒赞:44

潘乱这个,严格意义上说他不是媒体机构代表,算是kol;金字节之前也给这样的kol发过奖。也许在科技和财经领域,金字节正在刻意模糊kol个人文章和新闻报道的区别,日后如果不加廓清,这比奖项独立性的问题还严重。

方可成赞:26

【世道变了】新闻奖这个东西,官方一直在评,也一直有相当一部分在市场化媒体工作的编辑记者完全不在乎官方的奖项,但民间奖项是有着广泛吸引力的。十年前,被《南方周末》新年特刊中的“致敬传媒”提及,大概是中国记者的最大荣耀——没有奖金,没有奖杯,没有颁奖仪式,仅仅是提及而已,大家已经感到无限满足。为了公平,《南方周末》不会致敬自己的报道,因此《南方周末》的编辑记者将报社内部的年度新闻奖视为最高荣誉。 从大约五年前起,有关方面禁止《南方周末》再做“致敬传媒”评选。大陆的非官方新闻奖一度成为空白。现在,从科技、产业报道开始,科技公司成了直接给记者发奖的人,每个奖项两万元五万元地发,给记者带来了额外收入,但也不免令人担忧。 曾经,新闻业能赚钱,大家更在意荣誉,被点个名就够了;现在,新闻业在商业上衰落,从被自己报道的公司直接领奖成为一件可以被接受的事情。这大概就是观念的水位如何降低的例子吧。

康国平赞:15

所有的人都没看出那篇文章是评论而不是报道么?还是就想传达《狗日的腾讯》的快感?

作者

现在的媒介环境中,报道和评论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张晗Pedro赞:10

问题在于,独立的新闻行业协会在我国不具有政策上的操作性,官方背景的协会来评选,评价标准恐怕又会太“正能量”。

Fenng赞:8

YANGzhiyang赞:4

这个时代,能拎得清新华社和新华网的区别,分得清新闻体裁中报道和评论的功能,能辨别互联网上的内容哪些是宣传哪些又是正常报道…这样的人应该算是信息社会中合格的公民了吧,说到底我们媒介素养的教育还是没跟上

郭琛赞:4

当时我在现场,这个结果出来之后我拒绝鼓掌

刘深赞:3

给无冕之王戴帽子,还能玩点别的么[流汗]

Wincent王旭赞:1

来科技情报局,都是自发挖掘优质信息

Sylvia程赞:1

Facebook是不是投钱拍了一部电视剧God friended me...胜过n篇公关稿[冷汗]

白霸气👾赞:0

资本参与 本来就缺乏一定的独立性 公允度有待考究呀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