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非虚构写作”的开创先驱Tom Wolfe去世了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8-05-16

人物

记者|非虚构写作|特稿

作者:方可成


1963年,纽约市发生了一场报社员工大罢工,持续数月之久。


在《纽约先驱论坛报(New York Herald Tribune)》工作的记者汤姆·沃尔夫(Tom Wolfe)手头没有了工作。《Esquire》杂志找到他,派他去加州报道一群热衷于设计改装汽车的发烧友,探究这种独特的地下文化。


为这篇报道配的炫酷汽车照片已经准备好了,杂志要准备排版印刷了,但沃尔夫一直在拖延,迟迟不能动笔。


心急如焚的编辑实在没办法,只能告诉沃尔夫:你把自己的采访笔记整理好就行,我们来帮你写成稿子。


晚上8点,沃尔夫开始打字。他依靠咖啡熬了一个通宵,终于在早上6点15分把采访笔记敲完,长达49页。


上午9点半,《Esquire》杂志上班了,沃尔夫把笔记交过去。下午4点钟,他接到编辑的电话:“我们不写了,就按照你交来的采访笔记原样刊登!把开头的‘亲爱的编辑……’删掉就直接排版!”


于是就有了新闻史上的经典之作:《There Goes (Varoom! Varoom!) That Kandy Kolored (Thphhhhhh!) Tangerine-Flake Streamline Baby (RAHGHHHH!) around the bend (BRUMMMMMMMMMMMMMMMM)......》


是的,看这个标题就知道是经典了。



细致入微的采访观察,对文化现象的到位把握,娴熟高超的写作技巧,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自创词汇,再加上拖延症带来的神奇后果和杂志编辑的大胆尝试,共同造就了这篇经典。


从此,汤姆·沃尔夫这个名字一炮而红。



1965年,沃尔夫的第一本文集出版,书名就来自那篇经典报道:《The Kandy-Kolored Tangerine-Flake Streamline Baby》,只不过这次把括号里面的拟声词去掉了。



他继续这种带有鲜明个人风格和文学手法的新闻报道写作。其后的经典作品还包括:描绘嬉皮一代的《The Electric Kool-Aid Acid Test》、嘲讽附庸风雅以标榜自由派为时髦的人群的《Radical Chic》、记录美国首批宇航员群体的《The Right Stuff》(后来被拍成了电影《太空先锋》)等等。


1973年,沃尔夫出版了《新新闻主义(The New Journalism)》一书。从此,他的这种写法有了名称。和他同时代的杜鲁门·卡波特(Truman Capote)、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盖·特立斯(Gay Talese)等人也是新新闻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新闻主义的最大特点是从文学写作中借用方法,例如塑造人物性格、大量运用对话、用场景和画面来组织叙事、描绘细节、强调亲历体验等。比起传统新闻的写作和叙事方式,新新闻主义的作品的确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新新闻主义和文学也有着根本的不同,那就是真实性,而文学则是虚构的。大量的场景、细节和对话,并不是作者编造出来的,而是必须来自采访和观察。


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新新闻主义”其实就是近两年在中国流行的“非虚构写作”。沃尔夫在《新新闻主义》一书中曾写道:“今天美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非虚构。”


将新新闻主义引入中国并付诸实践的是李海鹏、南香红等记者。李海鹏在《在南方周末写特稿》一文的开头即介绍了沃尔夫。



而今天在中国活跃的非虚构写作者,无不受李海鹏、南香红等人的影响。这就是“非虚构写作”的传承关系。



沃尔夫的记者生涯开端并不顺利。


1950年代,他在耶鲁大学读博士,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对美国作家的影响。一开始,他也尝试用文学化、个性化的笔法来写自己的论文,但被论文委员会拒绝了。于是他只能改用干巴巴的学术八股语言去写,比如“一位美国作家E.海明威认为……”然后,他的论文通过了。1957年,他获得了博士学位。


他断了在学术界发展的念头,改而寻求媒体的工作。


他给100多家媒体投去了简历,只得到了3封回复,其中2封是拒信。他揣着唯一一封录用信,加入了麻省的地方报纸《The Springfield Union》,其后跳槽到《华盛顿邮报》和《纽约先驱论坛报》。


1965年,沃尔夫在纽约


沃尔夫活跃的六七十年代,正是美国社会热火朝天的时候:越战、民权运动、女权运动……但是他没有写任何与这些相关的文章,也不写政治,很少写名人。


“我怕读者喜欢的是我报道的主题,而不是我的写作。”沃尔夫曾这样解释。


但写作技巧并不是沃尔夫最致命的武器——毕竟,作家都拥有这样的技巧。沃尔夫胜过其他作家的,是他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以及和各类群体都能打交道、获取信任的能力,无论是南方私酒贩子、汽车改装发烧友、嬉皮士、社交名流、嬉皮士,还是宇航员。


他自己倒觉得没什么神奇的:无非就是去观察、倾听,去和他们交流。换句话说,做记者该做的事情。


“美国的新闻业还从来没有过一个像沃尔夫这样的人,能够将以下品质结合得这么好:天赋、勇气、不断的学习、不知疲倦的奔走、纯粹的观察。”作家、学者Ben Yagoda曾经这样评价。


2001年,沃尔夫获得国家人文勋章


美国当地时间2018年5月14日,汤姆·沃尔夫在曼哈顿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88岁。


他的成名作发表已经半个世纪了,当时他的新闻实验依然深刻影响着今天的我们。新一代的新闻人,又能作出怎样的新实验,去影响后人呢?


“新新闻主义”已经不新了。但他的天赋、勇气、不断的学习、不知疲倦的奔走,依然是我们开启新实验的必备条件。


新一代的新闻人,又能作出怎样的新实验,去影响后人呢?


参考资料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local/obituaries/tom-wolfe-apostle-of-new-journalism-who-captured-extravagance-of-his-times-dies-at-87/2018/05/15/89c1e450-5851-11e8-8836-a4a123c359ab_story.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18/05/15/obituaries/tom-wolfe-pyrotechnic-nonfiction-writer-and-novelist-dies-at-88.html

https://www.npr.org/2018/05/15/471414238/tom-wolfe-best-selling-author-and-genre-breaking-journalist-dies-at-88


 

赞赏通道

 


往期推荐


精选留言

唐箫雅赞:28

我要说 这个公号里的干活好多 读了以后 会了解知识 更能引发思考 非常好

Mandy赞:11

早上就看了对他的几篇英文报道,还是这篇最接地气。

YY赞:10

大概是我校本科最著名的新闻校友了...还听过他的演讲。哎。

小学课本里的小红赞:9

很欣赏这种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新闻写作风格,也比较擅长这种写作方式,但对于“非虚构写作”这个称呼,本人一直觉得不够鲜明,不够贴切。不管是经典的新闻主义,还是新新闻主义,客观性(即非虚构性)都是必须恪守的准则,用“非虚构”来定义这种新闻写作风格,显然是没有抓住其特点,倒不如叫“温度写作”或“柔性写作”更为合适。鄙人拙见,希望与大家交流探讨。

王宇平_Sonia赞:9

A true literary legend. 他开创的新新闻主义让一群既有记者心又有诗人心的文艺青年找到了方向😌

明月松間照赞:6

一年前接受CBS采访时,他说自己的写作计划还有five more

吉敏-汪一朵赞:5

这样的人,会被镌刻在时光里,永远清晰。

瞿立建JoyfulPhysics.net赞:2

新新闻主义,“塑造人物性格、大量运用对话、用场景和画面来组织叙事、描绘细节、强调亲历体验等。” 这不就是中国二十四史的风格吗?

阿舞子赞:0

不认同“非虚构写作”不鲜明的看法,非虚构写作这个词本身并没有将文字类型局限在“新闻”里,因此不可能直接用“写作”代表“客观事实”,或者默认“写作”等于“新闻”。“非虚构写作”里写作二字代表的才是细节性故事性和情感渲染,“非虚构”才是用来强调客观的。“温度写作”什么的把虚构性创作也带进来了,最关键“客观性”于是荡然无存。非要将定义严格框在新闻里,那应该叫“柔性新闻”。

菱歌泛夜赞:0

感觉读完对大火的非虚构写作的源头突然有所了解了[强]。PS:无论是南方私酒贩子、汽车改装发烧友、嬉皮士、社交名流、嬉皮士,还是宇航员。“嬉皮士”重复啦

邓鲜鲜赞:0

细致入微的采访观察,对文化现象的到位把握,娴熟高超的写作技巧,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自创词汇,再加上拖延症带来的神奇后果和杂志编辑的大胆尝试,共同造就了这篇经典。(以前所有要素中新闻工作者普遍具备的大概要首推拖延症了(抖个机灵就跑

蒂达🌙赞:0

现在Non-fiction writing已经是每个大学本科阶段都会开的课了。当初他在坚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时,不知道有没有想过他会因为文字成为一个legendary figure

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