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如果我招聘记者,我只招本科毕业生,不在乎985/211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7-08-12

作者/方可成

经常有学生问我:想当记者,去读个新闻传播专业的研究生怎么样?有没有哪个学校推荐?

我觉得奇怪:想当记者,那就在本科毕业后直接去当呗,为什么还要读研究生?

这时他们往往面露难色:正在就读的学校不是985/211,不少媒体招人的时候明确表示不考虑,有的甚至只要研究生。所以,考研成了“洗白”学校出身、满足招人门槛的方法。

每当这时,我总会忿忿不平地说:如果我是媒体的人力资源,我就只招本科毕业生,至于具体哪个学校出身的,根本不会在乎。

这当然是极端化的表达了——读研究生并不是什么罪过,没必要直接取消应聘资格。但我确实相信:做记者并不需要研究生学历,刚刚本科毕业的年轻人很可能更有热情、有闯劲,更可能跑出好新闻。

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是往学术道路上培养人才,并不会直接训练当记者的职业技能——在一些方面,学术训练也许能给做新闻提供间接的帮助,但另一些方面也可能发生冲突。硕士毕业生并不天然就比本科毕业生更有学问、更有能力,他们只不过是多接受了两三年的学术训练而已。

当然,现在有了新闻传播专业硕士(MJC)的设置,这个硕士学位的确是以实践为导向的。但是按照我的理解,这个专业学位就像MBA一样,更适合已经有工作经验的人深造,然后在职场上更进一步,从初衷上来说,并非主要面对本科毕业生。因此,MJC学位的拥有者,理论上说也不应该和本科毕业生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

也就是说:到研究生里面去招新记者,从理论上来说是一件很无厘头的事情。为了这种无厘头的要求,许多本可以在本科毕业就投身新闻事业的年轻人,不得不在学校多耗费两三年的青春。

至于学校出身,我们随便看看业界公认的好记者就知道,出身名校的自然有,非985/211的也并不少:柴静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马昌博毕业于河北大学,罗昌平读的是水利工程建筑专业的中专。《南方周末》的资深编辑里面,也有没读过大学的。

其实招记者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看作品就行了。能写出好作品,就招来;拿不出作品,就先搁置——这没有什么不公平的,因为今天发表作品的平台到处都是,就算没有实习经历,也不是新闻专业出身,开个公号也能写出作品。

当然,看作品是更费时间的,根据学校名字和学历高低筛简历,是一件省力的事情。但这却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也是会让媒体错过人才的事情。

原《南方周末》新闻部和评论部总监郭光东,曾经猛烈批评过各行各业招聘中的各种歧视。他为《南方周末》制作的招聘启事长这样:

“南方周末评论板块扩版,特延聘评论编辑、评论员2至3名,工作地点广州。年龄不限,学历不限,唯才是举。有意者,请于7月15日前惠寄简历及评论作品,并请对南周评论应有之作为简要建言。”

他说他的理念是:“宁可累死一人,也不使人才漏网。”而不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使一人受累。”

很遗憾的是,这样的招聘原则并没有在媒体界传播开来,甚至在南方报业内部也没有得到广泛的采纳。

郭光东总监制作那则招聘广告的时候,纸媒尚处于黄金年代的尾巴上,还有许多年轻人眼巴巴想进入媒体行业,就算“错杀一千”也还有大量人才可用。而现在,记者早已是没有太多现实吸引力的工作,媒体更应该采用灵活的招聘策略,不应继续使这样机械的、涉嫌歧视的原则筛选人才。




精选留言

暂无...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