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你会记笔记吗?这是我们的心得技巧(内有福利多份)

方可成&室友们 新闻实验室 2017-07-23


如果以记笔记的数量衡量,我其实是一个很懒惰的人。那种详细、工整、精美的“学霸笔记”,我从来没生产过。

读博期间,我上很多课、听很多讲座,但主要都只带着耳朵去,从不拿纸笔,只在电脑上用笔记软件记下聊聊数笔。比如下面这张截图,是我去年上一门课时的笔记。你可以看到,每次上课我只记了几句话而已。

其实在课堂上,特别是大学、研究生的课堂上,记太多的笔记,会影响你对课程内容进行积极思考的深度。这不再是中小学的填鸭了,你把老师说的话一五一十记下来是没有太大作用的,你得开动脑筋去想才行。这样一来,就没那么多时间做详细、工整、精美的笔记了。

所以,我只记下那些让我觉得想要拍大腿叫好的思想片段。

而且我知道,记下来了之后不一定能够回看。与其说是为了方便日后查阅,不如说是为了通过“记录”这个动作加深对这个思想片段的印象。

我是用Evernote(中文版叫印象笔记)做课堂笔记的。同时我还用它收藏一些文章和句子。它的Chrome插件很好用,可以一键把文章收藏起来。我最近在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关于阅读和写作的个人体验的文章。

我很喜欢英剧《Doctor Who》,还曾经在Evernote里面收集过一些我喜欢的台词。

有一天在看一部日本电影的时候,忽然被里面的几句话打动,于是截图收藏了起来。

有人知道这是哪部电影吗?

最近,我在新闻实验室会员计划的成员中搜集了一些关于使用印象笔记的经验技巧,以下是小伙伴们的分享——

分享人:Yidi

我是从2016年九月进入大学的时候开始使用印象笔记的。平时最主要的诉求就是用来记课堂笔记,所以我的经验应该比较适合学生上课或者上班族做会议记录。

我的印象笔记是英文版的,但是功能和排版应该和中文版的差不多。 首先我最喜欢的就是印象笔记的笔记本功能,能够很方便管理不同课或者不同主题的笔记。点击左边竖列菜单第二个就可以查看所有的笔记本啦。我的习惯就是把不同课堂的笔记分开来,还有一个笔记本叫innovation and idea用来记录一些杂七杂八的想法。

点击左边竖列菜单第一个就会进入到已选定的笔记本啦。点击小黄框的左上角的各自图标就能调整笔记本里的笔记展现模式,我的习惯是使用第三个摘要模式,这样可以很方便的看到每个笔记的前几行内容,方便整理和复习。

印象笔记还有多种排列笔记的方式,可以按照修改日期或名字来排列。因为我经常回去修改自己的笔记,所以用修改日期来排列笔记顺序不是很方便我整理,所以我的习惯是使用名字排列,并且给每个笔记的标题都取名为:课时x:主题,这样就会按照课时顺率来方便的排列,也可以从摘要里面很清楚地看到某节课的主题。

印象笔记我最喜欢的功能大概就是图中黄色箭头标出的按钮啦:使用这两个按钮,可以很快速地把笔记按照重点或者编号方式编辑,要写子重点的时候直接回车+tab就可以啦,非常适合速记笔记哦!

当然不能忘记最重要的划重点功能,如下图~

如果你有朋友也使用印象笔记,就可以很方便地把笔记分享给他共同编辑,甚至还可以分享整个笔记本给你的(一整学期都不记笔记的)朋友哟!

再分享一个我最近发现的印象笔记强大的功能,你可以选择或者全选某个笔记本中的笔记,右键单击就会出现如上图画面,点击黄框里的“创建目录笔记“,就会出现如下的神奇画面:

不仅按顺序整理了你所有的笔记,还可以直接点击这个笔记里面的链接进入相对应的笔记,简直是期末考试救世主。

印象笔记还支持在笔记里面插入各种附件,就像邮件附件一样。如图是我用一个叫Xmind的软件制作了思维导图,把其直接拖曳到笔记里面就可以很方便地管理同主题不同的文件。

还有另外一个很棒的功能,就是用印象笔记给图片做注释。如图在印象笔记内插入图片,右键单击图片,选择最上面的“图片注释”

就会出现如下的窗口,可以给图片涂鸦,加文字,打马赛克,加图标等等……

目前为止用过两三个同类型笔记软件,觉得印象笔记是画面最简洁功能也比较齐全的,很推荐大家使用~

分享人:Valerie

体验:我是一名正在备战国内考研(新闻传播方向)的学生,我会经常使用印象笔记来协助我做笔记、清单进度、给文档添加标签这三个方面。

一、首先是做笔记。

随着IOS系统的逐步开放,印象笔记的扩展功能也被纳入,在手机上阅读文字时,随时可以选中重点highlight部分,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以微信公众号阅读为例:

  1. 选中你想收藏的内容,点击“共享”

  1. 选择关联到“印象笔记”

3.可以更改想要收录到的子收藏夹,最后点击保存即可

二、和任务清单管理类app关联

由于学习过程中频繁使用手机,所以我也索性利用清单类app来记录每天要完成的复习任务。在这里我使用的是Swipes,这款app在国外以简约的功能和良好的用户体验长期占据下载排行榜前列,但由于界面语言是英语,可能就筛选了部分国内用户。

这款app所有的任务内容、完成情况,都可以同步到印象笔记中查看,只要你在右下角的设置里,关联印象笔记的账户即可。这样,你可以在印象笔记里查看资料的同时,浏览到自己任务完成进度,不用频繁切换app,节省时间。

1. 找到右下角设置按钮,点击红圈内的按钮

2. 选择印象笔记的关联

三、添加标签

标签类似于给文档加上“关键词条”,然后未来你想搜索包含关键词条的文档,只需要在印象笔记内部的搜索框内输入关键词,便可以搜出相关的历史文档,快速调动资料。

电脑端右上角可以新建标签,或者搜索标签

每一份文档也可以添加标签

快速检索

分享人:Vincent

作为非Evernote忠实用户,用户习惯一直没有培养出来,不过并不妨碍Evernote本身的优点。一直觉得Evernote不是一个笔记产品,虽然其名字就是笔记。但是如果你真把她当成一个笔记产品,那远远没有物尽其用,有许多同类型的笔记产品可以替代甚至更加便捷。Evernote更大程度上是一个知识产品或者”大脑工具”,它处理的是知识,目标是使你的大脑更有逻辑。

知乎用户@Austin Huang有关知识的观点比较清晰:一、它们必须同属于一个系统中,才能被人理解和使用;二、同时知识应被有结构地组织,而不是乱糟糟地堆在一起;三、要使知识发挥效力的关键是能够在合适的时候能把它快速地提取出来,而不仅是存储在某个地方。

对于微信重度用户的我来说,可能我每天能发3到4条票圈,但时间一长,弊端就显露出来了,很久之前的内容被淹没了,但我又不喜欢微信自带的收藏功能,于是我就会在每天信息前加上标签,比如#书卡# #影卡# #一国两制#,这样我就只需要在搜索栏输入标签就可以较为方便的迅速找到相关的内容了。Evernote的标签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模块,标签是知识系统的骨架,用户通过标签把零散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地组织,并且标签是归一化的笔记格式的最基本属性之一。同时标签本身具有重要的知识价值,用户贴标签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信息材料进行再加工的过程,经由个人知识系统的理解后,为其赋予标签,就是把一定的知识沉淀其中。

另外我觉得最牛逼的一个功能是Evernote的图片文字识别,我一般如果想把图片上的文字识别出来会单独使用“扫描全能王”,然后再在word里处理,让我没想到的是Evernote自带,这一下就让整个搜索领域扩大化。如果一个知识系统无法被准确和完整地检索,那么就和一叠发黄的旧报纸没有区别。另外Evernote的高级搜索功能也是非常值得开发,从种类繁多的搜索筛选条件进行深入解读,你就会发现Evernote对人们如何整理知识、调用知识所理解的深度。Evernote在国内无法大众化和很多人没有建立系统知识建构的观念有很大关系,人们大多习惯了碎片化阅读,但对于新闻传播从业者,要和大量的信息打交道,有意识的构架自己的信息库和知识体系很有必要。

Evernote适应所有的平台Windows、Mac OS、iOs、Android,多平台同步无缝衔接,这给人带来的方便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我在Mac端复制粘贴一段话,直接在手机上打开就可以看到了,而在此之前我是需要登录微信客户端然后把内容发送到手机上的。

Evernote不啻为国际公司,即使中国本土化也掩盖不了其国际视野,外延推广做得好,比如Chrome插件、App,和reeder这样的阅读软件结合。为什么付费买Reeder?对我来说主要是因为可以收藏到Evernote、instapaper、pocket这些。

最后说说我为什么没有过分依赖Evernote,主要平时信息接收渠道非常杂乱,没有办法全部收藏到Evernote,同时墙内许多链接经常过时失效(你懂得),这种情况下我习惯直接做成长图。另外就是Evernote的操作界面还是稍显复杂,保留一些必备操作按钮后依然显得冗余,所以我日常的随笔就直接记在苹果自带的备忘录了,Evernote适合处理长期需要的内容,对即时性内容显得不那么友好。另外接触markdown半年多了,印象笔记一直没有接入,现在这样也挺好用的,但我觉得可能这方面也会损失一部分受众。

分享人:唐晓敏

使用印象笔记两年多,现在是印象笔记重度用户。每年努力学习的动力之一就是赚奖学金续订它的高级用户。

抛弃纸质笔记本主要有两个原因:

1.相比于在键盘上敲字,手写输入实在太过低效,省下来的时间可以被拿来做很多事(比如回顾复习笔记)。

2.纸质笔记本的整理、归档、查找、携带等相比起电子笔记本要麻烦很多。身边的同学,如果不是对书墨有着特殊的情怀,基本都转向了电子笔记。

选择印象笔记主要有六个原因:

1. 长得好看,界面喜人。
2. 几乎国内外所有大众的阅读类APP,都有“分享到印象笔记”的功能(如知乎、微信的公众号等);利用Chrome浏览器插件“印象笔记剪藏”,可以对网页上的内容添加高亮或箭头注释(与最近比较火的一个名叫“LINER”的APP类似),并保存网页内容(与另一个比较流行的APP“Pocket”类似)。
3. 多设备同步,离线访问。比如我喜欢利用ipad+蓝牙键盘在课堂上记录笔记,在食堂排队的时候拿出手机复习Ipad同步过来的笔记,回到宿舍再在电脑上进行深度整理;在坐地铁的时候,我喜欢在手机客户端上阅读出门前在电脑上没来得及看完的用Chrome剪藏下来的网页内容。
4. 搜索功能超厉害,不仅能Office文档深度搜索,还能搜索识别笔记图片里的印刷字和手写英文字。
5. 笔记可以粗暴地一键变成简洁好看的PPT,来不及做PPT的时候很好用。

6. 在编辑笔记的时候,下面会推荐显示一些与本条笔记相关的内容(来自你自己的笔记本,或者来自The Wall Street Journal、Forbes、TechCrunch等)

我目前主要是这样管理我的笔记本:


1. 按进度分类笔记本组。“暂存”组里面放的主要是一些随手放进去的、未经整理和消化的笔记。一般每天晚上我会对这个组里的笔记进行整理消化,然后移到后面的组里面。

2. 按主题分类笔记本组。印象笔记只能进行三级分类,这里我是根据自己的个人需求,分成了计划、英语、传媒、计算机、个人提升和日常生活5个主题,笔记本组下面又细分成了不同的笔记本。另外,利用笔记本提供的内部链接功能,可以复制单条笔记链接到其它笔记中,实现不同笔记之间的跳转。

3. 标数字序号进行排序。这样的好处有两个:系统会自动排序,免去手动排序的麻烦;看上去会比较有条理。

4. 利用共享笔记本功能。一方面我可以把我的上课笔记开放权限共享给同学(如上图中被标蓝了的笔记本),另一方面我可以收藏别人的笔记本(网络上有许多大神公开分享的笔记本,豆瓣、知乎等均有网友对这些笔记本资源进行过汇总整理)。

5. 利用印象笔记提供的模板。印象笔记官方提供了日程规划模板、工作模板、习惯于与自我提升模板和出行模板等,可以一键保存到自己的笔记本,提升效率。


但是,印象笔记有个令人纠结的缺点:国际版(Evernote)与国内版(yinxiang)之间账户的相互独立,二者之间不能互相连通,不能共享笔记,登录时要切换登陆入口。国际版相对于国内版来说同步速度要慢,而且少了两个对于中国很重要的功能:不能直接转存微信和微博上面的内容。但是同样地,国内版也不能转存Instapaer 和 Reeder。另外,上文所述的笔记本公开链接分享功能据说目前仅国际版可用。

福利时间

没错,这篇是和印象笔记合作的推送。合作的福利是:印象笔记会提供几个高级会员名额给新闻实验室的关注者们。现在,只要在下方留言谈谈你做笔记的心得(任何笔记都可以,不一定是电子版的笔记),7月28日23:59点赞数前5位的朋友将获得印象笔记高级版账户半年(价值人民币108元,不适用于国际版Evernote)。


精选留言

暂无...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