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邱晨:我是如何获取信息的|媒体食谱15

邱晨 新闻实验室 2018-12-27

食谱

读什么,你就是什么

  有句话说,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其实,这句话从物质食粮扩展到精神食粮同样成立——读什么,你就是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人懂得健康饮食:少吃垃圾食品,少摄入糖分,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其实,我们也应该用心打造自己的媒体食谱:摄入均衡、充分的信息营养,摒弃低质的信源。

  新闻实验室“我的媒体食谱”栏目,邀请各路达人分享自己获取新闻和其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希望这个小栏目,能够启发和帮助更多人优化自己的媒体食谱。

∙ ∙ ∙ ∙

分享者:邱晨


早就想请《奇葩说》辩手和教练邱晨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和心得啦。在本期“媒体食谱”栏目中,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如此能说会辩的人是如何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或者,反过来,辩论为什么提高了她获取信息的效率。



方可成:你平时看哪些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微信群人际传播等,包括中文和英文)为何选择这些媒体?


邱晨:传统媒体早就不看啦。偶尔买杂志,也就是看看版面设计。


公众号会看一小堆,泛人文社科方面的是兴趣,商业和管理相关的是工作,还有关注一些当红大号,是为了了解趋势……但不会全看,看不过来,想起来就翻翻,想不起来就拉倒。


微博关注一千多号人,也看不过来。现在上微博主要是跟粉丝互怼。


看书,今年比过往看了更多的书,是生病休假的那一个多月重新强化了的习惯。那时候大部分时间在家呆着,有时候会出去看看电影和音乐会,整块的时间非常多。碎片化阅读是跟大部分现代人工作节奏相匹配的阅读方式,但当我脱离那个节奏时,看书是自然而然的事儿。



方可成:最近看的一本好书是什么?


邱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也没有那么好看啦我觉得还行……有一本买了寄到了办公室还没来得及看《罗得岛海岸的痕迹:从古代到十八世纪末西方思想中的自然与文化》(现在的书名为什么都……)朋友推荐的,有点期待。


方可成:你的阅读习惯如何?(某个时间集中阅读?碎片化时间阅读?……)使用的设备是什么?(电脑、手机、纸……)


邱晨:在家呆着的时候看纸质书,出门看手机。


每一代Kindle我都有,但用的不太多,尤其现在国内航班也可以用手机了。


早上和晚上会各看不到一小时书,集中看。看书没法用碎片时间,五分钟翻两页跟没翻似的……但晚上看书会经常看着看着直接晕过去。


在办公室会翻公众号,会看群里和朋友圈里分享的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跟同事们有共同语境。


方可成: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你平时的工作又非常忙,你是如何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的?


邱晨:我没有信息过载的问题,身为一个前媒体人,我对吸收新信息有爱好,但“没有”瘾。


——诶你说人为啥需要那么多信息?一个普通人为啥需要知道川普家厕所是金的,马斯克的隧道项目叫“Boring”?就像不出门不必看天气,大部分信息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来说都不是必须的,大家折腾到自己信息过载,纯粹是因为焦虑。


我没有信息焦虑,至少没那么严重吧。吃饭聊天遇到因为不了解背景而脱节的话题,我就简单的一脸懵比……所以我觉得对抗信息爆炸、信息过载、信息焦虑的关键,在于不排斥自己“一脸懵比”。


而且,我有个小观念,那就是,事情多到一定地步,会自动筛出优先级。能忙忘了的,大致就是(至少近期)没那么重要的。同样的,信息多到一定地步,也会自动筛出优先级,你会自动忽略掉那些平时会看,但“其实”对你没那么重要的内容。几年前我一周上四次电影院,坚决不错过任何新上映的电影,如今我大半年就去了四次电影院,还有两次在电影院睡着了……并不觉得遗憾。



方可成:如何筛选出质量最高、最可信赖的内容?


邱晨:分两个层面说——


首先,我对于“在当下的信息环境里获取真正高质量和可信赖的内容”已经没有什么需求了,一是获取成本太高,高过了获得这些信息能给我带来的收益,另一个是我目前能接触到很多不同圈层的人,我从个体连接上获得的启发,远高于从大众媒介上获取信息。


其次,还是那个老问题,人“真的”需要那么多所谓的“可信赖、高质量”的信息吗?(哈哈对不起开启了怀疑模式)


再说了,所有可以被传递的信息,不过是多重的主观事实而已。而作为一个(或半个)知识工作者,我审慎的认为信息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接受者的解读。


麦克卢汉说媒介就是信息,这话放现在比几十年前好理解多了。但我觉得可以更进一步,解读也是信息的一部分。很多经典能成为经典,(原因之一)是它给出了足够多的解读素材和足够大的解读空间,因此工具性很强,可以为人所用,才能流传至今。


方可成:你曾经的记者工作经历对你获取媒体信息的习惯有什么影响吗?


邱晨:主要是拓宽了阅读面。做记者的时候,做啥选题就要看啥资料。那几年就莫名其妙看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方可成:如何在日常的阅读中提高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邱晨:结合着上一个问题来说,我在做记者编辑的同时,还一直在打辩论。阅读让你接收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而辩论会让你接触各种乱七八糟的问题。


光积累信息是没用的,一定要让信息与信息,信息与问题之间产生联系,信息才会被存储和激活。不能被归类到某个框架下的信息很快会被遗忘的,而最简单直接的信息框架,就是“问题-答案”。


在我看来,逻辑是各种用来装载信息的框架,而批判性思维就是不同框架之间的PK。



方可成:同意,带着问题去阅读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你的观察,《奇葩说》的其他辩手有没有什么高效获取信息的窍门?


邱晨:呵呵,永远带着一大箩筐的“问题”or“辩题”,相当于永远怀揣目的,获取信息自然高效。


这些问题未必是真实的生活困扰。辩手的一个特色是我们会为“不是真实困扰/选择”的问题思考个没完。


呃,总有人问我们“辩论持方跟真实想法相反时不会难以自处吗?”——不,不会的,因为人的“真实想法”不过是一种选择,人的选择千千万万,每个选择背后都有基于他们自身立场的、充分的、难以辩驳的理由,你必须对这些选择抱持尊重甚至敬畏,才可能对那些理由保持好奇和开放——才可能——对所有的信息没有偏见和保留。


方可成:有人认为网络综艺节目就是为了娱乐放松,也有人认为可以从网络综艺节目中获得娱乐之外的收获。你觉得呢?你会看《奇葩说》以外的网络综艺节目吗?


邱晨:嗯,就像前面说的,作为一个(或半个)知识工作者,我审慎的认为信息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接受者的解读,同样的,作为半个综艺工作者,我审慎的认为从综艺节目中获得任何东西都是观众自己的事儿,有些人看《动物世界》都能撸呢人家纪录片导演说什么了?


我极少看综艺,可能是年纪大了可能是没空。


永远带着一大箩筐的“问题”or“辩题”,相当于永远怀揣目的,获取信息自然高效。


相关阅读

花总:信息的获取与处理能力决定了你在信息社会的阶层

1

2

霍炬:是程序员,也是新闻爱好者

3

淡豹:写小说需要的细节从媒体中获得

4

蓝方:我为什么每天收集鸡汤毒文和谣言

5

talich:《选·美》推荐的美国媒体

6

假装在纽约:疯狂读报,让我成为纽约客

更多媒体食谱,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精选留言

hhxx赞:93

我更想知道邱晨老师是怎么保养的(dbq

赵佳 Scarlett赞:51

啊次元壁破了!方老师和我的虫仔!开心🥳

ෆ⃛Lu小溪🌟赞:29

感谢方老师,特别喜欢邱晨,有逻辑,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看书要集中时间,带着问题去思考,主动高效获得信息。

KEY赞:20

啊啊啊啊啊啊啊!方老师居然和虫仔认识!!!

作者

认识很久啦😌

OOer Yuan赞:21

动物世界导演:???十脸懵逼哈哈哈

Carol赞:13

邱晨说的非常理性务实,能领会多少就要看读者的悟性了~[悠闲]

一隻奮鬥的高三淼🐣赞:12

讀文字的同時 聽到了你倆對話的聲音 估計B站和奇葩說看太多 你們的聲音和文字在我大腦裡直接同步了[鸡][鸡]

卡卡罗特赞:10

方老师! 能帮我要个虫仔的签名吗!

作者

好啊

赵小水🐳赞:10

一个思考的大脑多么迷人~表白虫仔

干干赞:5

哇哇哇虫仔!虽然看完全文也不知道怎么办( ˉ ⌓ ˉ ๑)我再回去看一次。

二饼赞:4

哇!!!方老师和虫仔的组合太奇妙啦!!

交织相对丶零赞:3

妈呀!我看到了什么!!

采蘩赞:3

喜欢的公众号和喜欢的虫仔呜呜呜

🌱赞:3

哇!虫仔!

🛳未来风暴中的年轻舵手赞:2

我滴天,你居然认识虫仔。不不不,虫仔居然也和方老师认识。虽然给我感觉你们都很中性,不过都很理性。

赞:2

表白虫仔

無早赞:1

这个栏目终于更新了[流泪]

LilyY赞:1

天啊!认识!破壁!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