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戴潍娜:诗是新闻且永远是新闻|媒体食谱12

戴潍娜 新闻实验室 2018-02-17

食谱

读什么,你就是什么

  有句话说,吃什么,你就是什么。其实,这句话从物质食粮扩展到精神食粮同样成立——读什么,你就是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人懂得健康饮食:少吃垃圾食品,少摄入糖分,多吃蔬菜水果和五谷杂粮……其实,我们也应该用心打造自己的媒体食谱:摄入均衡、充分的信息营养,摒弃低质的信源。

  新闻实验室“媒体食谱”栏目,邀请各路达人分享自己获取新闻和其他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希望这个小栏目,能够启发和帮助更多人优化自己的媒体食谱。

  本期的分享者是诗人戴潍娜,她也是《天鹅绒监狱》的译者。这次分享以我们对话的形式进行。新的一年,让我们有一个诗意的开始吧。

∙ ∙ ∙ ∙

分享者:戴潍娜(诗人)

戴潍娜的诗(点击可放大)


方可成:常规问题——你平时看哪些媒体?


戴潍娜:不记得上世纪哪位作家说过,他一生从来不看新闻,却从没错过任何消息。


坦白说,我看媒体很少,对信息的获取很多是依赖一些价值判断和审美上比较信任的朋友。关注的媒体公号也多是朋友们的劳作。“东方历史评论”“政见”“利维坦”“单读”“凤凰文化”“凤凰读书”“新京报书评周刊”“三辉图书”这些都是我常刷的历史文化公号。此外,我有个朋友做了一个很小众的视频公号“伦敦制造”专门介绍英伦审美生活。杂志长期看《世界文学》《读书》。学术期刊关注《外国文学评论》《外国文学动态研究》


以上都是国内的,另列一份“海外度假清单”吧,基本都是我在北卡(美国北卡罗来纳州)那年对付寂寞用的。北卡号称是全美最宜养老的地方,我当时每天除了健身没其他正事,早上醒来就强迫症似的要先把Bloomingdales,Nordstrom等一堆购物网站统统刷一遍。后来意识到这样子太不学者了,逼迫自己先刷一轮严肃网站再安然去刷购物网。


严肃的主要就看看《纽约书评》《伦敦书评》,偶尔看TLS(《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和Long Form。偏时政的看《经济学人》和《纽约时报》,英国看看《Red Pepper》,完全非时政的翻翻《Lapham Quarterly》Aeon。这些主要是网站设计比较友好,能看的免费内容比较多。


无聊时也看脱口秀《The Late Show with Stephen Colbert》《The Daily Show with Trevor Noah》——自嘲为“假新闻媒体”,却敢于用喜剧方式对时事进行毫不留情的挑逗嘲讽。


也会订一些比较有质量的newsletter和podcast。一边做饭一边听广播,真挺销魂的。


我在手机上把海明威整个儿重听了一遍,过去读他一直读不出感觉,是有声书让我喜欢上他。有段时间,好多诗人朋友都在喜马拉雅上读自己的诗,我也会用耳朵去辨认。然后最近还买了蜻蜓FM的《艳遇图书馆》。


一个老灵魂,又是耳朵动物。深夜一边煮方便面,一边听BBC的《The Reith Lectures》,过往半个世纪伟大思想家们的声音都近在咫尺,回荡在房间里,这时候再往碗里打两个鸡蛋,人生就圆满了。



方可成:“我也敢说,我从来没有从报纸上读到什么值得纪念的新闻。如果我们读到某某人被抢了,或被谋杀或者死于非命了,或一幢房子烧了,或一只船沉了,或一只轮船炸了,或一条母牛在西部铁路上给撞死了,或一只疯狗死了,或冬天有了一大群蚱蜢——我们不用再读别的了。有这么一条新闻就够了。如果你掌握了原则,何必去关心那亿万的例证及其应用呢?对于一个哲学家,这些被称为新闻的,不过是瞎扯,编辑和读者就只不过是在喝茶的长舌妇。然而不少人都贪婪地听着这种瞎扯。”——梭罗在《瓦尔登湖》里面曾经这样评价新闻。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戴潍娜:梭罗有他的理由,尤其当我们考虑到他是一个退隐者。陶渊明会读报吗(假设公元四世纪有报纸),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但山中别墅却一定要通水通电。


然而,诗并不仅仅是退隐之事,它关切到人类事务的核心。


方可成:那你最近关心什么人类事务?


戴潍娜:近期比较关注人工智能、“重型猎鹰”火箭发射、体细胞克隆猴和换头术进展。当然还有#MeToo反性侵运动。


方可成:你也在媒体工作过,你喜欢媒体的工作吗?为什么没有继续做了?


戴潍娜:海明威认为,教导一个作家有必要接受新闻写作的训练,但时间最好不超过7个月。当然,人家当年做记者是要上战场的,要受伤才算!现如今只能耍无赖,心灵受伤算吗?



方可成:诗人对新闻是什么看法?诗歌的超然、晦涩、审美,似乎与琐碎、平凡、粗糙的日常新闻是恰好相反的。读多了新闻,会不会磨掉诗人的灵气?或者,如你所说,“据说,一个唐人可以仅仅通过屈原,建立对楚国的历史认知”。诗人是曾经的新闻记者?


戴潍娜:诗和新闻,一定是对立面吗?庞德表达过相反的观点,诗是新闻且永远是新闻。法国大革命中,攻占巴士底狱的新闻,就曾让远在巴黎的诗人们站成了两派,甚至几个世代之后的诗人们还在持续辩论。关键的问题不是新闻,而是事件本身的价值,以及诗人对于事件的反应。


诗人保留了时代感性生活和智性生活的记录。很难概括的回答,他们是不是曾经的新闻记者。因为诗人从来也不是一个群体,他们永远以极端个体面貌出现。


方可成:听说你对电子屏幕有着生理上的排斥,并团购了电子墨水显示器。能谈谈你对电子阅读的看法吗?


戴潍娜:是呢。不好意思的说,我一直像一个山顶洞人一样工作。别说诗歌,就是博士论文和翻译我都有手稿。键盘取代不了纸和笔摩擦带来的那种即兴的欢愉。电子阅读哪里有书籍自身携带的触觉、气息,以及那种阅读的敬畏感啊。我有一个偏爱纸书的朋友,他最近都改读电子书了,就是因为读电子书没啥敬畏心,可以使劲儿跳着刷,一本书很快就读完了。


我的排斥比较根深蒂固,我对电过度敏感,大学一年级到机房上计算机课,就立马发烧了;坐车经过电力线路密集地带,不用抬头就知道头顶上有高压走廊,因为会脑袋痛;电子屏的光也让我不自在……手机、电脑、打印机这些都是污染,可称作神经污染。现代化不仅耗电,也在消耗我们的肉身。这几年不知是耐受力增强还是身体变钝,过敏缓和许多。


电子阅读哪里有书籍自身携带的触觉、气息,以及那种阅读的敬畏感啊。


之前参加了一个众筹,等了一年,终于买到了我过去十年最想发明的东西;电子墨水显示器!这样等于拥有了电子墨水电脑,但使用感受直接退回486时代,忍耐运行速度之慢,堪称禅修。好朋友又送了我一个电子墨水屏手机,黑白的,试用中,要是谁发来图片,别忘了顺便给我描述下瑰丽的色彩。


电子墨水手机(示意图,非戴潍娜所用型号)


方可成:你对“睡前读一首诗”这种大众化的诗歌普及帐号怎么看?

 

戴潍娜:我觉得,他们很好地发挥了诗歌疗愈和教育的功用。诗原本就应该既是奢侈品,又是日用品。


人们对现代诗的苛责,很大程度上是审美和教育的脱节。想想吧,即便勃朗宁在为您读诗,可您是不是有勃朗宁夫人的耳朵?跟一首诗歌的知会,有如情人的耳语。


勃朗宁夫妇


方可成:一个不熟悉诗歌的读者想要进入诗歌的世界,你有什么建议?比如,如何选择阅读哪些诗?如何理解诗歌作品?


戴潍娜:在水中才能学会游泳。深水证是下一个目标。


方可成:民谣歌手是这个时代的诗人吗?


戴潍娜:我偶尔会听,但听古典音乐和摇滚更多一些。海子其实更像一个民谣歌手,虽然他绝不会承认也绝不会不满足于此。


民谣总是传唱着一个比我们的时代更好的时代,与之对应的,是巴迪欧口中当代哲学的怀旧倾向:“即崇拜所有价值之物的丢失,而最终也是崇拜当前本身的丢失”。这种时代忧郁,跟诗人有天然的血缘。然而,有几个摇滚界的拜伦、民谣界的杜甫呢?又或者,一个横空出世的北京胡同儿Bob Dylan?


相关阅读

假装在纽约:疯狂读报,让我成为纽约客

1

2

霍炬:是程序员,也是新闻爱好者

3

淡豹:写小说需要的细节,我从媒体中获得

4

蓝方:我为什么每天收集鸡汤毒文和谣言

5

talich:《选·美》推荐的美国媒体

6

赵智沉:进入陌生领域,方法只有一个

更多媒体食谱,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精选留言

Valerie Ho赞:8

坦白说,从去年11份开始到现在,我对“新闻”的厌恶与日俱增。作为一个同理心超强的人,我的情绪很轻易被新闻所报道的不幸和悲伤带跑。出于工作学习的目的,把主要公众号、新闻客户端等刷了之后,经常在床上辗转反侧,内心全是深深的无力。最近一两个月的我过的并不畅快,我总是在反思当初自己选择投入到这个领域,它是否给我带来了什么?看问题更为深刻?然后呢?好像并没有变得更有财富,也没有更为快乐。我好想找回两年前的那个自己,每天会读一些关于历史和哲学的文章,偶尔笨拙地有感抒怀。我还记得自己对已故诗人周梦蝶那首《约会》里的句子和画面念念不忘……这样的精神生活,可以让我更为宁静,忘记所谓“时间”这一样东西。

azure赞:2

不少人都喜欢利维坦和三辉呀

谢悃赞:0

最近对手机屏幕亮度设置产生强迫症状,总想调到最佳亮度,但左调右调都不满意,花了不少时间,假期都过得不舒坦。 这里看到电子墨手机与显示器,神器啊。

赞:0

电子墨水手机应该不懒

小艺颖~赞:0

喜欢这句话[爱心]人们对现代诗的苛责,很大程度上是审美和教育的脱节。值得深思! 同不喜欢电子屏幕,今天终于发现了这种神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