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对16岁气候活动家的抹黑与误解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9-09-27

热点

网络暴力|行动主义|气候变化

作者:方可成



最近几天,气候变化议题再次成为全球热点,这主要是因为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9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进行。


在峰会上,最吸引人目光的并不是倡议举办峰会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不是聚集在纽约的世界各国政要,而是一位16岁少女。


她就是来自瑞典的少年气候活动家Greta Thunberg。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和Greta Thunberg


Greta在峰会上的发言是这样开头的:“这一切都是错误。我不应该在这里,我本应该在大洋彼岸上学。而你们都来向我寻求希望?你们怎敢!你们用空谈偷走了我的梦想和童年。而我还算幸运的,有人正在受苦、死去,整个生态系统正在崩解!我们正在一场大规模灭绝的开端。你们却只会谈钱,谈论经济永远增长的神话。你们怎敢!”


(英文原文:“This is all wrong. I shouldn’t be standing here. I should be back in school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ocean. Yet you all come to me for hope? How dare you! You have stolen my dreams and my childhood with your empty words. And yet I’m one of the lucky ones. People are suffering. People are dying. Entire ecosystems are collapsing. We are in the beginning of a mass extinction. And all you can talk about is money and fairytales of eternal economic growth. How dare you!”)


Greta并不是一个凭空冒出来的年轻人。其实,在此次联合国发言之前,Greta已经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气候活动家了。她发起的“星期五为未来”(Fridays for Future)运动激励了全球上百万青少年的参与,并且刚刚获得了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Inger Andersen评价说:这项运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热情、希望,以及采取气候行动的紧迫性。”


联合国新闻


简单来说,Greta发起运动的原因是:(1)气候变化的形势非常严峻,人类社会必须立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才能避免灾难性的后果;(2)目前全球政要和达官贵人们的行动太慢了,这不足以应对严峻的形势;(3)大人们对气候变化漠不关心,因为承担灾难后果的不是他们,而是今天的青少年,因此青少年需要联合起来,要求世界各国立即采取行动。


这些说法可信吗?答案是肯定的。前几天,世界气象组织发布了一份由权威气候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其中提到:科学界正在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气候变化的进度和严重程度远远超过十年前的预测和评估,全球正面临关键的气候临界点。只有在经济社会领域开展大规模转型,并在能源等关键行业实施限制碳排放的措施,才能避免进一步升温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危险后果。(报告下载地址:https://library.wmo.int/doc_num.php?explnum_id=9936)


今年年初,224位学者在《卫报》发表联名专栏,支持Greta发起的运动。(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9/feb/13/school-climate-strike-childrens-brave-stand-has-our-support)


Greta的行动有科学家的支持,获得了联合国的认可和赞誉,但她在社交媒体上却遭受了误解和攻击。



在美国,针对Greta的攻击主要来自一群否认气候变化的人,英文叫做climate change deniers。


科学界对于气候变化早已形成共识:地球的气温从19世纪末开始明显升高,2015-2019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而这种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如果继续目前的碳排放水平,将会导致严重的、不可逆的后果。


然而,不少美国人对于以上科学结论却不太认可。下图是2014年的一项调查结果,当被问到是否同意“我们正在见证的气候变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时,美国人回答“同意”的比例是最低的。



美国人在这道题上面的得分如此糟糕,在很大程度上是利益集团开动宣传机器的结果。代表石油公司利益的游说团体和智库,生产了大量反科学的内容,宣称气候变化是阴谋和骗局(美国总统川普也说,气候变化是中国人制造的骗局),在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不承认气候变化的美国人,基本都是右翼保守派。他们中的少数人,对Greta进行了低劣的抹黑和人身攻击。Fox新闻台的一档节目中,评论嘉宾称Greta“精神有病”(mentally ill),后来该台为此道歉,并承诺不再请该嘉宾上节目。而在社交媒体上,右翼喷子把她比作纳粹,说成是被操纵的傀儡。


Greta对这类人身攻击的回应是:他们无法攻击科学,只能攻击她个人;他们用这种方法,转移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注意力。


当Greta看见川普



我们可以从上面那张多国对比图中看到,中国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其实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


也就是说,我们并没有一大批荒唐的“气候变化否认者”的存在。绝大多数中国人都认可环保的理念和环保的行动。我们的领导人也没有像川普那样说胡话,而是告诉我们:“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本次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上,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代表中国参会。他在发言中特别指出:“我们要恪守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个别国家的‘退群’改变不了国际社会的共同意志,也不可能逆转国际合作的历史潮流。”


这里的“个别国家”指的是谁,大家都心知肚明。


既然我们都有着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决心,为什么Greta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遭受了那么多的攻击?以至于微博上有人发出疑问:她是不是做了什么对不起中国的事?为什么每次有她的新闻底下评论都是一堆恶语相向?



最直观的原因是,欧美极右翼网站制造的假新闻和阴谋论,自从2016年开始就源源不断地被人翻译引进中国。这些假新闻在2016年主要是在抹黑希拉里、力挺川普,之后则不断针对难民等议题制造信息污染。此次针对Greta的人身攻击和虚假信息,也有不少是从欧美极右翼网站“进口”而来。


但是,这只是表面原因。任何假新闻的流行,根本原因都不是因为假新闻写得有多逼真,而是因为假新闻利用了人们既有的知识盲区、情绪和偏见。


在知识盲区方面,虽然中国人对气候变化的基本认识很到位,但是对于一些更进一步的概念则不太清楚,媒体也没能很好地普及这些概念。例如,Greta在发言中要求全球各国尽快实现“净零排放”。不少网友表示费解:这怎么可能?小孩子胡闹吧?


实际上,“净零排放”不仅可能,而且已经被英国写进了目标。今年6月,英国新修订的《气候变化法案》生效,正式确立英国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不是说完全不排放温室气体了,而是尽量使用清洁能源,对于依然会产生的少数排放,则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等方式来抵消。(“碳捕捉”的意思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



实际上,Greta一直强调的是:“团结在科学身后”(UNITE BEHIND THE SCIENCE)。她并不是自创什么理论和目标抛给全球领导人,而是呼吁领导人们倾听科学家的发现,按照科学家的意见来行事。


但是显然,她的年龄成为了一些人对她不屑一顾的理由。一个成年人,即便对气候变化议题仅知皮毛,也可能居高临下地对Greta说: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科学?我看你是不想上课才发起运动的吧?


这就是偏见的一种表现。人们脑中对于什么样的人“有资格”点评什么样的事情,是具有刻板印象的。当一个女性、未成年人、或者少数族裔谈论重要的国际问题时,人们很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嗤之以鼻,所以很容易相信“Greta是家长的傀儡、是政客的工具”这样的阴谋论——毕竟,在一些人的偏见中,未成年人是不配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行动能力的。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常见的另一种偏见,是不理解行动主义(activism)的意义,误以为它代表着“空谈”,不够“实干”。比如,很多人声称:Greta还没有在蚂蚁森林里面种树的人为环保做的贡献大。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观点,完全没有理解Greta所做的事情的背景和逻辑。实际上,环保并不等于“种树”,如果气候变化问题仅靠种树就能解决的话,那真是太容易了,犯不着把全球政要拉到一起开会,犯不着让那么多科学家去做研究了。


要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种树当然会有所帮助,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发展模式。正如上文所引用的世界气象组织报告所指出的,只有在经济社会领域开展大规模转型,并在能源等关键行业实施限制碳排放的措施,才能避免进一步升温所带来的不可逆转的危险后果。


要实现这种转型,要限制能源行业,比种树要困难太多了。由于种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很多国家嘴上说着要推进,实际上却不行动,或者故意拖延,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各国政要在一起已经谈了很多年,但气候变化的趋势毫无改善,反而正在恶化。


这正是Greta和千千万万全球青少年发起运动的原因。他们意识到:不用这种看起来激进的方式对手握权力的成年人们施压,他们是不愿意真的解决问题的。


种树是实干,Greta和她的朋友们也是在实干。大家都是为了同样的目标,去用不同的手段解决问题,不必将之对立起来。



我的朋友、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告诉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实现“代际正义”。


这一代人所做的事情,后果要由后一代人承担。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希望这一代人能够为下一代人负责。


然而,在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我们明显看到:这一代人做得太不够了,为了自身的利益,伤害着下一代人的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青少年站到了气候运动的舞台中央。


联合国气候峰会前,成千上万和Greta一样的青少年在纽约街头抗议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面对不断加剧的气候危机,各国领导人漠不关心的态度曾一度让他感到泄气。但如今,这场由青年群体所发起的全球行动,却在“一夜之间”,为应对气候变化翻开了充满活力的新篇章。


“只有让那些代表了当今世界的青年人大胆发声,让他们成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将气候行动推向前进。”他说。


实际上,近年来,青年行动已经超出了气候变化议题,成为全球趋势。


过去两天,我在纽约参加盖茨基金会的年度“目标守卫者”活动。这个活动旨在推动全球加速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每年都会表彰一些在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贡献杰出的个人。


今年的获奖者有三位,他们分别是:16岁的印度女孩Payal Jangid,她致力于维护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废止童婚童工;28岁的加纳青年Gregory Rockson,他创建了一家非营利机构让非洲各地的人们买得到并买得起药物;31岁的突尼斯青年Aya Chebbi,她开创的非洲青年运动旨在让非洲青年参与、推动并领导非洲的变革,以获得和平、平等和社会正义。



在领奖致辞时,Aya Chebbi说:我们要挑战的就是现存秩序,因为目前的体制对我们年轻一代不公,我们将要改变并且已经在改变这种体制。


这也是理解Greta和她年轻的朋友们所发起的行动的宏观背景。


 

“只有让那些代表了当今世界的青年人大胆发声,让他们成为决策过程的一部分,我们才能将气候行动推向前进。”——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往期推荐


精选留言

Rose and Knight in 1919赞:857

我觉得在国内舆论的潜意识里,还是重视发展甚过环保的,不是说环保不重要,而是环保要为发展服务,降低碳排放不能扼杀和削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潜力和发展机会。国内在关于这个16岁活动家的信息里并没有提及她对如何处理发展和降低碳排放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于是舆论默认这又是一个为了降低碳排放而不顾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人,舆论觉得她还是抱着“何不食肉糜”的想法。我觉得这是国内舆论如此表现的更重要的心理因素。

作者

有道理

赞:497

一群人在淘宝上买买买生产大量的垃圾和碳排放然后再用能量去配合马云完成一场环保作秀,种的树和国家的防护林比起来就是九牛一毛,简直就是完美的消费主义闭环🤣有什么资格嘲笑别人Greata啊,how dare you!

何皎皎赞:305

即使主张有不现实的地方,她也绝不比你我更值得被嘲。当然,女性、白左、政治正确、环保准确踩中所有G点,出名获利也引出不少红眼病,被抹黑太不让人意外了。

litost赞:293

阴谋论真是最省事的思考方式

Liam梁赞:255

如果问卷问的是“你是否愿意为了环保,使得自己的电费、燃气、取暖、油费、打车、机票开支翻倍?”,就没那么多人选agree了

高雨叶赞:196

其实只要认真看一场Greta在TED上的演讲就能够领会到她想描述的核心啦,因为年龄和身份而小瞧人是不好的哦。

落雨回家赞:85

同意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实现“代际正义”。但同时想问:不同国家发展之间的“代际正义”如何实现呢?

作者

这也是被国际社会讨论很多的。共识是: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清洁能源技术。

Xinyu赞:162

我猜想还有一些因素,可能中国的很多人们有“空谈误国”PTSD,对此类疾呼巨大口号比较警惕;以及,环保所必须的发展方式转型是会产生代价的,需经过广泛参与的讨论,过往环保政治运动里产生了一些“用爱发电”的荒谬口号且广为流传被引为笑料,大家对再出现重感情煽动而略谈代价及措施的言论会持负面看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真是有中国特色的厉害口号,并且还的确干出了成绩,令人信服

王富贵赞:137

有一群人,看到别人做出出众的事情,首先想得是如何贬低别人

Bholder赞:118

我觉得一部分原因也是当前微博上网民对一些严肃的公共议题的表达上普遍的情绪化和个人化,用私人语言的抒发来代替公共语言的表达,到最后只剩两极分化的立场情绪的对立。

王奕彭赞:107

人在多伦多上学,前天参加了学校一些教授的climate change sit-in,和很多教授同学探讨气候变化问题受益匪浅。期间也提到了Greta遭到中外网友质疑的事情,有一位老师给我的回答是:仅仅亲力亲为是不够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更应该在当权者身上,而很多西方国家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力度显然不够,要(在这种平台上)以这种方式表达民众对政府的愤怒,敦促他们做出改变;还有一位同学说:我们所能做的最有效的行动其实就是去投票(因为加拿大马上就要大选了)。我觉得这两种观点都给了我很大启发。今天Greta就将到达魁省首府蒙特利尔,与蒙特利尔、温哥华等等加拿大各地的青年一道走上街头,表达他们应对气候变化、守护地球的决心。#FridaysforFuture🌏

雨天烤红薯赞:101

emmm...我们国家千年文明培养出各类玄学 逐渐引发“面相(学)” 这孩子横眉冷对千夫指 不够舒展柔和的面部表情让特别喜欢第一印象的外在上挑毛病以达到内心价值感高潮的一部分国人找到了评判点。再有一点 我们国朝还有个民间喜欢的两词 一个叫“哗众取宠” 一个叫“阴谋论”如果这孩子在深山老林里进行科学实验不露脸 没有在各个国家之间走动 低调少言面容柔和 或者拿出多项科研及专利成绩 骂她的国人一半闭嘴。各种事件中 微博的网评已经不需再看 无脑认识太多 他们用一片小红红的类似论调定义于任何事件

弗洛戈赞:90

看看别人家的青年和少年在做什么,再看看我们,我们有什么资格,去嘲笑这个,抹黑那个?

关鑫赞:77

嘲笑别人年龄,说明根本不懂人家在说啥。

赞:71

在微博看到批评,说这个女孩的演讲缺少可行性,忽视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是集团利益推出来的品牌啥的。个人意见是这些缺点都是存在的,但的确需要极端的观点,来“把屋顶掀掉”,让大家同意开个窗

Serendipiter赞:59

我觉得出现抹黑的情况下并不是环保问题,而是社会文化问题

scj赞:55

国内还喜欢批斗,能把高高的人踩到脚底,就能获得内心的满足感。

DRLAN赞:43

大众获得气候变化的信息途径很少且内容单一,在延森的《媒介融合》中说:“只有当大众传媒以平实的语言、文字和图像的形式重组这些重要信息,才有可能推动公众对于气候变化的认知和辩论。”当然,不是以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去谈论这件事,而是说,在这件事情上,公众认知的媒介还有待优化。

作者

是的,媒体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

研究员塔罗兰赞:32

我觉得国内抹黑她的大概率是受到了某乎年薪百万刚下飞机的大v蛊惑

王秋实赞:28

我国的大众政治观点是压倒性的发展主义,这不是打破信息不对称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所有条线上污名化自发行动主义,这也只是一个缩影而已。

安之赞:25

为真正理智的声音点赞👍

乌托邦赞:24

看到她的倡议我第一个想到的也是要怎么处理好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关系。所以被摸黑一部分原因应该是关于她的理念大家不清楚,先入为主地认为又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言论。

熊大玥赞:18

小孩子们往往是真的想环保而且做得往往比大人好

BBC赞:17

按尼采的习惯势力的社会心理机制理解,每个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意味着竞争,他人的创造要求自己做出创新的创造,他人的优胜刺激着自己的优胜。于是,为了自己能偷懒,久嫉妒别人的优秀,要求人人平庸,,这种堕落心理造成了一种社会的惰性。

英夫***²⁰¹⁹ོ🙏赞:15

世界上每一科学领域的人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世界,这也是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向前推进的动力。

椰壳碗外的青蛙赞:7

昨天刚在《时代周刊》上看了关于她的文章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