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纽约时报》为什么要买下这两家小网站?

新闻实验室 2016-12-04

以下文章来源于新物种 ,作者Miro

新物种
新物种

它们正在创造未来世界。

作者/Miro

新闻实验室微信公号:newslab

 

尽管都说新闻行业不景气,但是纽约时报这样的大媒体集团还是一掷千金,今年10月底以稍高于3000万美金的现金交易方式买下了消费电子指南网站 The Wirecutter The Sweethome ,向着数字化、生活化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


简单来说,这两家都是美国的评测网站


许多美国人把时间浪费在购物网站上,把脑袋埋在天花乱坠或是矛盾百出的产品测评和买家评价当中,挑花了眼还无从下手。那不如换个“导购员”啊,抓住人们的这种心态,2011年9月,“钢丝钳”(thewirecutter.com)应运而生,测评主要对象为消费电子产品,该网站曾登上《时代》杂志50个最佳网站榜单。它的姐妹网站“甜蜜之家”( thesweethome.com)测评的则主要是家用电器和家居产品。



“钢丝钳”网站上电视和音箱的测评页面



“甜蜜之家”网站上的礼品推荐页面


这两个网站的创始人Brian Lam出生于1977年,曾经在科技媒体《连线》杂志和Gizmodo工作。对科技这块他也是颇有家学渊源,其父亲是惠普的工程师,在他7岁的时候,别人的父亲还在教孩子打棒球呢,他父亲就手把手教他如何焊接了。他的童年也就是在造遥控车和做各种科技小玩意儿中度过的吧。

 

产品测评类媒体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爆发式发展,不过其中许多都是名曰测评、实则收钱做产品宣传。一般的产品评测网站为了吸引人经常来看,都是出一个产品出一个评测、并且做许多和产品背后的公司相关的报道。


“钢丝钳”这类网站的测评思路还是比较独特的,那就是只推荐一个普遍适用的、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例如:XX元美金下最好用的XX产品是什么?XX元美金内性价比最高的XX产品是什么?


在“钢丝钳”和“甜蜜之家”的测评中,不会只评测一款产品,而是会评测同价位、类别里的数款甚至数十款产品以得出最终结论,从而推荐一款最佳产品给消费者。文章会详实地介绍评测方法、评选理由、参与测评的所有性能、评选理由以及测评人员的专业性、可替代选择等内容。运营两个网站的编辑们在消费领域经验丰富,用专业的标准以及比许多科技杂志或者博客花费的多得多的时间和功夫去做测评。一篇文章在测评上的人工耗时从30小时至200小时不等。


其测评方式更是创意十足。


例如,“甜蜜之家”测评自行车锁的方式竟然是和一个职业偷车贼合作,看他如何解开最好的自行车锁!




“钢丝钳”也会请日本名厨来盲测电饭煲;




请音乐家和音效工程师来盲测耳机;




还和航空公司合作,请乘客和空姐来测评行李箱;




在海里游数百米测试iPhone防水套…… 





就这样,“钢丝钳”和“甜蜜之家”短时间内就聚集了一大批粉丝,有些是狂热的产品爱好者,有些则是普通消费者,他们源源不断地向网站提出测评请求。有些读者通过“推特”等社交媒体,表达着自己对网站的信任,甚至于根本不读测评文章,直接就买了所推荐的产品。

 

简而言之,Wirecutter就像一个一针见血,能够给出你最佳选择的购物向导。Wirecutter建立的是读者和它之间的一个信任。这个低频率更新、不赶热点的网站必须被读者信任才可能得到收入。如果你信任它,直接跟着链接下单就好。链接指向亚马逊之类的电商,每次购买都会分一些钱给它。


2015年,Wirecutter带给电商1.5亿美元交易额,每件商品因类型不同,可以为它带来 2% - 8.5% 的抽成。导流抽成是常见做法,华盛顿邮报也曾在文中加入过亚马逊的购物网站链接。纽约时报也需要一个新的收入来源。它上一个季度的数字广告收益下跌了 7%。


纽约时报的存在基础也是信任,因此此次收购对双方都有好处。纽约时报可以找到一个新的收入来源,Wirecutter 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目前纽约时报已经在帮Wirecutter 招募更多员工,并且不会将这个网站锁在付费墙之后。


本文转载自“新物种”(微信号:coolstartup)





精选留言

暂无...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