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BuzzFeed:技术公司做严肃新闻,靠谱吗?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4-09-22

「这里是方可成的新闻实验室,微信公众账号newslab」


§本文首发于2014年9月22日,这是新闻实验室的第46篇文章

§本文归属栏目:#显微镜#(详细介绍国内外可资借鉴的模式与案例)


作者:方可成

本文为供《中国传媒科技》2014年第16期专栏稿件



“按照目前的估值,BuzzFeed每位员工的价值是纽约时报每位员工的三倍。”


8月10日,美国科技专栏作家Christopher Mims在Twitter上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当天,BuzzFeed宣布他们获得了硅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高达5000万美元的投资,以及8.5亿美元的市场估值。一时间,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公司被人称为新媒体界的特斯拉、Uber,或是Netflix。


不过,BuzzFeed的发家秘笈看起来要比特斯拉们低端很多。简单来说,就是聚合和编辑能够在社交网络上进行病毒式传播的内容——这些内容的特点大致有三:其一,绝大部分都是以列表的形式出现,诸如“10件史上最搞笑的事”、“14家有生之年一定要去的冰淇淋店”等等,英语中专门有一个词“listicle”用来指代这种内容。其二,大量测试题帮读者找自己的定位,诸如“最适合你居住的城市”、“你是超级英雄电影里的哪个角色”等等。其三,各类萌宠在内容中也占据了很大比例,因此有人将之称为阿猫阿狗图片站。


阿猫阿狗的魅力是无穷的。现在,BuzzFeed每月访客达1.5亿人次,2014年的营收有望突破一亿美元。


BuzzFeed为什么这样成功?有人说是因为它的创始人乔纳·佩雷蒂(他同时也是赫芬顿邮报的创始人之一)情商爆表,洞悉了人类的种种软肋,炮制出一篇又一篇让人深感“不转不是人”的文章。然而,这样的说法忽略了BuzzFeed的技术基因。实际上,BuzzFeed生产何种内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受众的数据分析——看看社交媒体上人们都在赞些什么、分享些什么、评论些什么,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至于生产之后的呈现和传播,同样依赖于技术——优先适配移动设备,便于读者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还可以容纳包括信息图、动态GIF图、推特原文在内的各类新鲜内容形式。


从创始之初,BuzzFeed的本质就是一家技术公司。用董事会成员克里斯·迪克森的话说,“BuzzFeed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有超过100人的世界级分析、广告和内容编辑团队。在公司内部,工程师是一等公民。”


有意思的是,这家技术公司正在逐渐增加媒体基因,甚至可以说正在朝着媒体公司转型。


就在巨额估值消息传出的几乎同一时间,一则在媒体圈引发争议的消息也开始流传:BuzzFeed悄悄删除了网站上的几千篇旧文章。


对此,BuzzFeed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公司创始时并非定位为媒体,而是更加近似于一个技术实验室,尝试用新的技术方法做病毒式传播,因此早期生产的内容有不少都不符合媒体的标准。现在,公司已经转型,强调严肃对待内容和编辑方针,因此要将之前那些不符合编辑方针的文章撤下。


这一转型的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11年。当时,出乎科技界和媒体界所有人的预料,佩雷蒂请了著名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的资深记者Ben Smith出任BuzzFeed的首任主编。硅谷的人都觉得佩雷蒂疯了,因为投资者们总是更喜欢纯粹的科技产品,“媒体属性”几乎是减分项。但佩雷蒂却执意要做原创——既然BuzzFeed懂得如何聚合内容进行病毒式传播,为什么不自己生产原创的病毒式内容呢?为什么不做一家伟大的媒体公司呢?


现在看来,这样的决定并不算糟糕——BuzzFeed的编辑部已经越来越大,其中包括来自纽约时报、卫报、滚石杂志的资深新闻人。它的原创新闻已经初具规模,在2013年的波士顿爆炸案发生后,它是第一家追踪确定犯罪嫌疑人Twitter帐户的媒体。


当然,阿猫阿狗和列表、测试类文章仍然是BuzzFeed的主要内容。但严肃新闻的加入,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BuzzFeed的刻板印象,对提高广告营收、品牌赞助有积极作用。


佩雷蒂曾在发给全体员工的一封邮件中说:“有的公司只关心新闻,结果把‘轻内容’和广告居于次等位置;有的公司只关注流量,导致优秀记者也不会花时间去联系资源做深度报道;还有的公司只关心广告收入,让编辑们弄出新的板块和内容,只是为了品牌赞助。幸运的是,我们避免了这些问题。我们喜欢轻松的资讯,也喜欢深度的内容,也制作了真正吸引人的广告。当我们对这三样都非常在行时,就能造福很多人。”


这段话是对BuzzFeed发展方向的最好概括——阿猫阿狗、严肃新闻、广告营收,三手都要抓。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三方面的发展还很不平衡。阿猫阿狗是它的看家本领,广告营收也正在飞速上升,而严肃新闻的发力则可能需要蓄势更久,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倘若BuzzFeed与生俱来的技术基因能够用于严肃新闻报道方式的开拓,或许在不久后会有革命性的作品出现;但倘若BuzzFeed不能为深度新闻量身定制一套技术支持,则或许只是一次异想天开的失败尝试。



这里是方可成的新闻实验室,欢迎关注,期待与你产生化学反应

方法1: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点击关注

方法2:在添加朋友中搜索newslab

精选留言

暂无...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