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重新定义特稿

新闻实验室 2013-04-18

「这里是方可成的新闻实验室,微信公众账号newslab


§本文首发于2013418,这是新闻实验室的第17篇文章

§本文归属栏目:#显微镜#(详细介绍国内外可资借鉴的模式与案例)

 

又一年的普利策新闻奖揭晓了。在本届获奖名单中,我个人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是《纽约时报》获得“特稿写作奖(Feature Writing)”的作品《雪崩》(Snow Fall: The avalanche at Tunnel Creek)。

 

这部作品在去年底甫一推出,就在西方新闻界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因为它是一次彻底的颠覆——原来新闻可以这样做,故事可以这样讲,新的媒介技术与传统报道手段可以这样彼此结合,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效果。

 

简单来说,《雪崩》是一则基于网页的、使用了多种新技术的长篇报道。作品推出后,有人说,“纽约时报正在将多媒体叙事推向一个激动人心的方向”;纽约时报执行总编Jill Abramson则将其称为“基于互联网的新闻叙事方式的一次很酷的进化”。

 

这的确是一次重要的进化。国内有人将这部作品称为“全媒体报道”,这样的翻译很难说是错误的,但给人的感受总有些奇怪:它让人联想到国内那些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硬生生凑到一起的所谓“全媒体”——而《雪崩》的最大特点则恰恰是各种新旧表现方式之间的无缝配合,它们不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而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而多媒体。

 

从出生的那一天起,《雪崩》就几乎注定要获得普利策奖,问题也许仅仅在于获得哪一个奖项。最终,评委会将“特稿写作奖”授予它,这的确是最适合的一个奖项。在我看来,这一奖项也是对“特稿”的一次重新定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普利策奖中第一次出现多媒体融合作品。比如,2011年的调查性报道奖获奖作品“佛罗里达州保险危机”(Florida's Insurance Risk)就曾运用线上数据库;2012年的公共服务奖获奖作品《费城问询者报》关于校园暴力的报道也使用了视频、数据库和互动地图等技术。

 

我们当然可以说,这些作品都或多或少影响了人们对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的认识,但在这几则案例中,新技术只是为作品的呈现提供了新的手段,并未动摇这些报道形式的根基——如果一则报道的调查不够深入,拿料不足,那么就算采用了再多的新技术,恐怕也很难获得青睐。

 

而《雪崩》则是彻底改变了特稿的定义,它触及了特稿的核心——表达方式。

 

根据普利策奖的官方解释,特稿写作奖主要考虑的是写作质量、原创性和简洁程度(giving prime consideration to quality of writing, originality and concision)。在官方网站的FAQ部分,评委会给出了进一步的解释:不是硬新闻(消息),主要特征是写作品质(Stories that are not hard news and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 quality of their writing.

 

也就是说,特稿得以成立的基础主要依赖于写作。这与我们对特稿的感性认识是相符的:借鉴文学化的笔法,讲一个好故事,精心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优秀的特稿记者,最基本的特征便是文字好。

 

但《雪崩》的胜出,靠的并不是写作——或者说,写作在决定其胜出的因素中只占一部分,并非决定性因素。

 

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特稿写作,将不再局限于文字这一种表达方式。它仍将以“讲一个好故事”为核心特征,仍然追求精致,但不再以“好文字”为唯一法宝,而是将更多地融合新的技术手段和表达方式,共同为讲好故事服务。

 

我们可以从普利策奖评奖标准的细节变化中窥见这一趋势。原本,特稿写作奖纯粹依赖于文字;后来,评奖标准中增加了一句话:in print or in print and online(在印刷媒体上,或结合印刷媒体和网络媒体);到了现在,则变成了:using any available journalistic tool(使用任何可用的新闻工具)。

 

按照这样的趋势,未来最优秀的特稿记者将是一个由记者、程序员、设计师等组成的团队,但这样的团队仍然需要一个核心的灵魂人物,这个人可以统领多种技术手段。这样的任务无疑具有巨大的挑战性,但也是激动人心的——从前,特稿记者只拥有文字这一种魔法;现在,记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了更多的承载工具,讲故事的方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要迎接这样的趋势,需要大量的基础性工作。《雪崩》的出品,就建立在《纽约时报》此前一系列的开拓与尝试之上。这家世界顶级媒体近些年来在数据可视化、音视频、页面交互等许多方面的努力,是业界有目共睹的。

 

关于这部作品的更多幕后细节,可以在这里读到:http://source.mozillaopennews.org/en-US/articles/how-we-made-snow-fall/  精力所限,不能将其翻译成中文了,欢迎有兴趣的读者翻译并投稿给我,以便通过新闻实验室分享给大家。

 

 

这里是方可成的新闻实验室,欢迎关注,期待与你产生化学反应

方法1:点击右上角的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点击关注

方法2:在添加朋友中搜索news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