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我工作的这份美国小报,是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

张妍 新闻实验室 2019-12-07

手记

报纸 | 美国 | 记者

作者:张妍


2019年8月的一天上午,我正在《今日美国》(USA Today)位于华盛顿近郊的总部大楼里面工作,突然四处响起了警报。

 

“这是火警警报,请迅速撤离。这是火警警报,请迅速撤离……”

 

刺耳的警报声不断在耳畔回响,显然不是消防演习。周围的美国同事们各个神情错愕,但都迅速行动,有条不紊陆续地向外走去。

 

我尾随着人流走到楼梯间,看到出口处已经站着全副武装的警察,举着重型武器候命。待走出大楼,才发现天上盘旋着直升机,数十辆警车、救护车已经开进了院子里。“向外走!向外走!”警察不断地指挥我们向外移动,远离建筑。

 

“这一定不是火警。肯定有什么事发生。”我身边的记者同事们已经纷纷打开职业“雷达”,疯狂搜索讯息。“是有人持枪进入了我们的办公室!”一位同事惊呼,已经有新闻网站报道了。几分钟后,我的手机也响了,在新华社和BBC工作的朋友接连问我,听说你们那里有枪击威胁,你没事吧?

 

“你这次可算体验了地道的美国生活。”我的编辑跟我开了一个冷笑话。接着,我们都收到了人力资源部发来的邮件。邮件中没有提及撤离原因,但要求每一个部门的总编清点自己手下的同事,确保大家都在一起,公司在附近的希尔顿酒店预定了一间大会议室,供暂时休息。

 

此时,我在《今日美国》已经工作了将近五个月了。今年年初,我前往美国参加一个访问学者项目,先在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参加一系列的培训和座谈,然后被指派到《今日美国》的编辑部工作,主要跑财经线,以中美贸易战为主。

 

《今日美国》是日报,在美国家喻户晓,发行量惊人,主要是向美国读者提供短平快的新闻内容。一般来说,一篇报道几百字,最多千字有余,图片丰富多彩,很亲近易读,我们会开玩笑说,你读完了《今日美国》,就了解了今天的美国。


本文作者


确实如此,要闻版,天气预报占很大板块;文化版,电视节目预告必不可少;体育版,赛事结果和点评脍炙人口。我所在的财经版更是——它所呈现的财经新闻绝非公司并购融资或商业策略等严肃消息,而是告诉普通美国人怎么还助学贷款、怎么买人生第一个房子、怎么规划退休……


不久前有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很像国内的双十一购物节,怎么在各个商场和电商平台买到最划算的东西,连续几日霸占了最重要的版面。



关于中美贸易战的报道也是这样。《今日美国》没有像《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那样呈现繁杂的数据整理或政论分析,而是切切实实地去与美国中小企业主、各个产业联合会交谈,了解一轮一轮的关税究竟怎样影响了超市里的物价和消费者的生活。

 

“新闻是用来用的。(News to use.)”是他们的宗旨。在各个旗帜鲜明的美国媒体中,《今日美国》的立场算作不偏不倚。虽然提供的内容平实无奇,但编辑部的同事格外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在很多榜单上都算是美国最值得信赖的媒体之一。

 

坦白说,最初从事这种风格的报道,我有些不太习惯。过去在国内的精英媒体里做事,恨不得篇篇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不明觉厉的报道,要么就希望凭借非虚构写作、特稿一鸣惊人。而这些几百字的小文,计算的都是日常生活里几分几厘的小利润,实在让我有些落差。我也曾在华盛顿的高档会议上遇到几位采访对象,开玩笑把《今日美国》成为“rag”,破布、碎屑的意思,嘲笑其内容不值一提。因此,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是靠着“来这就当练英文了”的信念撑下去的。

 

但看着我的编辑和同事,却都是厉害角色。其中一位同事来自底特律,三十出头,已经出过两本关于美国城镇产业迁移的书。另外两个同事,一个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另外一个是耶鲁的高材生。还有一位编辑是刚刚从《纽约时报》跳槽过来的。他们工作惊人的勤奋,通常是早上不到八点已经坐进办公室,下午七点甚至更晚才离开。


《今日美国》总部办公室


那么,这份带有明显“小报”风格的全国性报纸,一定有它的迷人之处。

 

待久了我才理解,“News to use”的理念是建立在一种人文关怀上。每一个读者都是重要的,无论他们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背景如何,他们的生活都与这个社会息息相关。那么,《今日美国》就是放下知识分子的矜持和傲慢,为这些普通人提供新闻服务。读者或许看不懂大公司的财报,也没有耐心研究关税清单,那么《今日美国》的工作就是告诉他们,那些深奥的东西究竟怎样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举个简单例子,我做了一篇有关中国在线英语培训平台在北美招募英语教师的报道。这些英语培训机构以十美金左右的价格在美国招募英语母语人士,在线教中国小朋友英文,收费二十、三十美金甚至更多,赚取价格差,许多风投机构纷纷注资,一时在美国成为一桩新闻。我原本只觉得这是个有趣的现象,中国的教育需求在走向世界,中国的资本流动也在改变世界。

 

但我的编辑要求我去采访那些受雇的在线教师:他们怎么解决时差问题,怎么购买耳机等设备,每周、每月的收入如何,怎么报税,以及未来的前景和潜在的风险。


透过一次又一次的采访,我才知道有许多退休的美国老人生活在濒临破产的小镇上,每小时有十几美金的收入、还能和中国孩子互动,对他们是非常有荣誉感的事。也有很多在线教师,本身就是美国公立学校的老师,甚至是教学骨干,但美国教育体系给公立校老师的报酬实在太少了,他们很多人连房租都付不起,只好用下班时间干起副业,而在线英语教学显然再适合不过。



在那块小小的电脑屏幕背后,既有中国家长的期待,亦有美国人渴望改善生活的诉求。然而,在这些培训机构烧过一波又一波钱之后,能持续多久,还给他们的未来留下许多问号。

 

回到文章开头这个疑似持枪威胁的事情。我敬业的同事们第一时间就把现场情况发到了报纸网站上:《今日美国》华盛顿总部受到疑似枪击威胁!紧急撤离!随时更新!——自己成了自己的头条,还是毫无疑问的“小报”风格,大赚点击量。



但两个小时后,警察完成了整个建筑的搜索,确定了这只是一起误报事件,没有发现任何枪支,只带走了一个可疑人士去问话。警察在院子里开了一个简单的发布会,告知结果。大楼恢复随即平静,同事们纷纷回到座位上,继续这一天的工作。

第二天的报纸头条,依然是这件事,但选取了另一个角度。因为就在几天前的周末发生了两起群众枪击事件,德州一家沃尔玛超市,22个人被枪击身亡、25个人受伤;俄亥俄州的一个酒吧,一名持枪者杀害了9个无辜路人,还有27个人受伤。全美上下都处在草木皆兵的情况中。人们看到可疑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点不对劲,就赶紧报警。《今日美国》这次事情也不例外,前台的接待人员看到一个人好像衣服里藏了什么东西,赶快拿起电话报警说这里可能有个人带着武器。


这个情况不仅发生在《今日美国》总部,那几周里,纽约的时报广场、犹他州的购物中心、路易斯安纳州的超市,全美国到处都在发生这种情况,人们变得敏感多疑,警力频频出动,但最终都是虚惊一场。


因此,这一天的《今日美国》头条,就在探讨这种现象,讨论美国的枪支问题带来的大众心理创伤。以这天的事情为例,警察局出动了数十个警员、警车、直升机和救护车,花的是白花花的纳税人的钱。我的同事们采访了心理学家、科研人员,也访问了警察局,去想办法究竟怎么才能够让大家从阴影中走出,不再困扰。这其中涉及到许多政策和法律制定层面的问题,但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是每个普通人对事情的关注。



与报纸同时送到我办公桌上的,还有集团CEO和主编的邮件。为防止这次疑似事件的负面影响,编辑部为同事们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可以群聊,也可以与咨询师单独会面,同时中午免费供应披萨和可乐,让大家放松一下。主编和副主编几乎是走到每位同事的桌子前,亲自问:“怎么样?”“感觉还好吗?”“有什么不舒服要说出来。”令我感动不已,感觉这趟美国之旅真的是看到了许多不为外界所知的细节。


要做一份以人为本的报纸,要得到普通读者的厚爱,那么就要先做一个温暖和有责任感的人。


离职之前,HR送的小礼物,用报纸包装,很可爱


相关阅读

中国媒体驻外记者的真实生存状态

1

2

在美国媒体做数据新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3

非虚构写作者林珊珊的采访写作经验

4

校园媒体18岁记者如何写出优秀稿件

5

我在法国当“狗仔队”和“螺丝钉”


精选留言

郭照宇kenny 逍遥大师赞:82

“News to use” 在今日所谓崇尚自由言论实而嗜血成性的混乱年代,是如此难得的纯真坚定[强][强][强]

细魚赞:55

想起了当年的好奇心日报,也是因为有趣,有不一样的角度,才一直看下去的

兆音赞:41

說是小報,太妄自菲薄啦。USA Today讀者數是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級別的

作者

指的是开本和文风啦

蕾蕾赞:26

国内很多地方性报纸有类似的作用,但是的确缺少一个类似的全国性的权威媒体,国内媒体朋友们加油噢

友杰赞:19

[强]想了半天,文章中透露出的理念,貌似国内还没有事物能与之对标。理念的高度,做事的深度,有差距。

良辰美景赞:19

早8到晚7就下班了?是不是美国对勤奋有什么误解?

Mr.brown赞:14

上世纪八十年代,《今日美国》的创刊也算得上是美国报史的革命了,它创刊几年之内,发行量就远超纽时华邮,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文章里讲了它如今的内容风格,但却没提其他情况。不知道经营近况怎么样呢?

404NooootFound赞:13

建议搭配收听「声东击西」#94聊聊记者不为人知的心理创伤。

Xinyu赞:9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叫我寒雨啊赞:9

方老师,加油!

郑珮赞:7

记得今年八月在西雅图到亚特兰大的飞机上,旁边坐个老太太,起飞后从包里一样一样拿出分装好的各种食物,最后拿出来的就是一份《今日美国》,然后从填字游戏开始认认真真把报纸读了个遍,最后告诉我:虽然特朗普是个傻瓜,但是这份报纸还是可信的[笑脸]

Armstrong. X赞:7

写的太好了。 When u care about people, people care about u.

赖赖儿¿赞:4

这篇文章也超级易读!!!

Yu GAO 高煜赞:4

生活本该如此,互相传递有用的信息和有关怀的温暖。在大环境不尽如人意的情形,通过以人为本的出发点考虑和行动,无疑需要更多的精力,但也更为可贵。

豆ww赞:3

喜欢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

Motto赞:3

方老师加油!

Chan赞:3

真好。但政客们了解民意的角度往往是精英主义视角

Donald Ho赞:2

好有意思,原來鼎鼎大名的USA Today的定位與風格是比較”接地氣”的哦!開了眼界[得意]

小惠小惠昏昏欲睡赞:2

方老师加油!!

邓璟赞:0

人家的价值观和文风也不是小报啊,去看看辜晓进老师的走进美国大报,以及看看美国尼曼等机构的分类,今日美国从来就不是小报。

作者

嗯我研究了一下,按照Encyclopedia of Journalism一书的说法,是融合了大报和小报的元素。所以直接说小报而不加双引号确实不太恰当,多谢指教!

FF疯疯疯赞:1

有温度有责任,爱了! 再次看到方大大营业,开心

生于混乱,死于凌乱赞:1

虽然好坏总是相对的,但我觉得这样在疑似恐袭后还能关心大家给大家小礼物的公司比那种996压迫别人的公司好得多,这样的公司说大家自愿为了彼此共同的理想加班我才会相信,毕竟在一个平等尊重的环境下才能谈彼此。 文中讲到了枪击案让我想到了同样持枪率高的瑞士,在这个国家里的枪击案却是很低的,也许改变杀人事件不是靠禁枪而是靠人心,只要人心彼此尊重,有枪不一定有枪击案,但如果没有,就算禁枪,人们也会挥舞着拳头,总不能禁拳头把人手给砍了吧?

赞:0

这个好棒!接地气!真的为大众

乐人君赞:0

可以

自白`赞:0

好奇心日报已经被说出当年了😭

自析崩离赞:0

实现这个目标的基础,是每个普通人对事情的关注。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赞:0

今日大雪。(〜 ̄▽ ̄)〜

文Wen赞:0

赞,我喜欢看,

null赞:0

[强]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