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女记者可能遭受的骚扰、侮辱和攻击,你或许很难想象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7-09-07

作者/方可成

1

虽然不做记者已经很多年,但依然时常会有人问我:记者是不是一份很危险的工作?

我总是笑笑:不会。我和我所认识的大多数同行,都没有遭遇过真正的人身危险。记者被打的事情确实发生过,但只是很少数的个案。至于被暗杀被绑架,只会发生在战乱国家和俄罗斯这样的国家。

但是现在,记者所面临的危险显著上升了——不是打人的事情变多了,而是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基于网络的骚扰、侮辱、攻击,乃至死亡威胁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我的一个师妹,在财新工作,做金融领域的报道。最近,她报道了“ICO被定性为涉嫌非法集资”的消息,其后,她的邮箱和社交媒体账户就被攻击和威胁刷爆。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的字面意思是“首次代币公开销售”,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投融资形式。以下引用新华社的文章——

“从字面来看,ICO从股票市场首次公开募股(IPO)一词演变而来,意思是企业为了未来发展,在成立之初就向公众筹集‘虚拟货币’。换个角度说,ICO可帮助那些尚不能公开发售股票、不成熟的企业绕开IPO和监管融资。

随着‘虚拟货币’交易大幅增加,ICO融资也呈现爆发式增长。有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人民币,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

与此同时,代币发行融资项目的‘野蛮生长’也让金融诈骗、金融传销混迹其中。相当数量的‘骗子币’、缺乏备案的融资主体、毫不透明的项目……代币市场可谓鱼虾混杂。而类似ICO圈内‘遍地是黄金’的观点,那些关于各种名目热情澎湃、却又让人捉摸不透的推销,更不鲜见。”

关于ICO的更多背景信息,推荐阅读36氪文章《50亿美元的空气:ICO疯狂史》。

从8月份开始,财新就率先报道了监管高度关注当前ICO风险的消息。9月2日,财新发布报道:“监管已经对ICO做出了判断,相关规范文件将于近期发放”。

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商总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 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称“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

财新提前从监管层获得的消息,本是及时的风险预警和对投资人的保护,但被许多希望在ICO中赚上一笔的投资人视为眼中钉。他们将自己的损失迁怒于那个送信的人。

ICO梦灭后,财新记者在社交媒体和电子邮箱中收到大量人身攻击,她的个人信息也被一些人贴出来在网上传播。

2

在财新记者收到的人身攻击中,有相当多都是基于她的性别。

许多攻击不堪入目。如有不适请跳过以下截图。



因为个人信息被人肉和传播,以及收到实际的人身威胁消息,她生活在恐惧不安之中:会有人出现在小区电梯里吗?邮箱和社交媒体帐号被黑了怎么办?

社交媒体时代的人身攻击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报道公共议题的记者遭遇攻击的可能性,比普通人多了成千上万倍。而女记者又比男记者更容易遭受攻击,她们遭受着更下作的攻击。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2014年一项基于推特的研究发现,女记者收到侮辱性评论的概率是男记者的三倍。《经济学人》土耳其记者Amberin Zaman曾说:“我收到过成百上千条推特,它们使用着最下流的语言,威胁要杀了我,要强奸我。”其中一个人,威胁要强迫她“坐在一个破酒瓶上”。

英国记者Caroline Criado-Perez说,她收到的攻击和威胁里面,许多都提到了嘴和喉咙。她说,这说明:这些攻击者都在通过性暴力的威胁,来要求女性闭嘴。

保护记者协会(Committee to Protect Journalists)的一篇文章说:许多攻击者表达的核心思想很明显,那就是——“Women who talk too much need to get raped. (说太多话的女人应该被强奸。)”

看到这些截图和引语,我深深意识到:作为男性,我天然就属于privileged group,也就是特权阶层,因为男性享有免于这些以性和性别为基础的攻击的特权。

3

这样的骚扰、攻击行为不可原谅,然而我们并没有太好的方法来预防和阻止这些行为的发生。

要改善目前的糟糕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更好的立法和执法,更具针对性地预防和惩罚网络暴力。而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有更多的数据、更好的研究、更充分的讨论。

我们的媒体需要给记者提供更好的支持。这种支持至少是三个层面的:第一,法律层面的支持,必要时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记者的权益;第二,技术层面的,为记者配备更好的隐私工具,保护他们在使用邮箱、社交媒体时信息不外泄;第三,心理层面的,避免让受害记者受到心理创伤。

ICO事件之后,财新技术部门提高了公司邮箱的安全级别,编辑部和法务部都介入了后续应对当中。同时,他们也还增派了记者跟进相关内容,用更多的事实进行回应。

在这些针对具体案例的应对之外,还应该有一些更系统性的总结和措施。比如,各家媒体可以联合起来组织培训和工作坊、提供实用工具箱。法律工作者、IT从业者和心理咨询从业者可以提供必要的协助。

我们的社交媒体平台也应该有更多的作为,更好地预防和惩罚网络暴力行为。

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除了自律之外,还可以共同营造更好的网络社区氛围。

CNN前战地记者Maria Ressa曾经在普通网友的帮助下,惩罚了一位攻击者。当时,一个年轻的男人用假名在她的Facebook页面留言:“我希望Maria Ressa被反复强奸至死。”Maria Ressa号召自己的粉丝帮忙人肉此人,最后真的找到了他的真实身份:一个22岁的大学生。在大学的介入下,他被迫向Maria Ressa道歉。

这种以牙还牙式的做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它的思路是可以借鉴的:如何让施暴者付出更大的代价,在施暴之前感受到更多的威胁。

4

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告诉你:记者这个行业很危险,尤其是女生,不要来做记者了。

恰恰相反,当这个社会上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认为“说太多话的女人应该被强奸”的时候,女性应该做的是勇敢说更多的话,而男性更应支持女性说更多的话。

如果更多女性选择了退缩,选择了闭嘴,那么那些施暴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更何况,在这个年代,你以为不当记者就能免于被骚扰和攻击吗?

这是一个人人都在发声的时代,它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遭受攻击,任何女人都可能收到强奸威胁,不管你是不是记者。

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6%的年轻女性(18-24岁)在网上遭遇过性骚扰,而只有13%的年轻男性有这样的经历。有媒体写出这样的标题:Why Women Aren’t Welcome on the Internet(为什么女性在互联网上不受欢迎)。

只有我们都携起手来创造一个更安全的环境,让更多女性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出更大的声音,才能有所改变。

如果你是女性,你曾经因为自己“说了太多话”而遭遇基于性别的攻击,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经历和思考。


精选留言

米其林赞:53

我一个办公室的男同事,半夜微信骚扰,言辞极度肮脏卑劣,第二天我当面回击并将此事报告领导,首长们在对我的微信进行拍照取证后,不顾我几次三番追问,不了了之。同时,我们的政治主官居然深夜找我谈话,要求我听话,说以后节假日不得回家,什么时候让他满意什么时候特批我放假。我不服,遂向上级反映,部长说:“查一查”,即无后文。之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单位单方面安排我转业。女性在捍卫自身权利与尊严的道路上举步维艰,甚至越争取越丧失。这应是一个共存的社会,而非流氓的天下!

Akagi赞:46

很多中国女人潜意识里自己就瞧不起女人:自己做稳了奴隶、当惯了男人的附庸,每当看到坚强、独立、不依靠男人的女性,就会咬牙切齿的痛恨。 这种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心态在女川粉、中国女川粉身上体现的最明显。她们跪舔川普,是在下意识地巴结强势男人,她们排斥希拉里,一口一个“老女人”,全然忘了自己的母亲也是老女人。就是不想看到女人做大做强,自己自甘堕落不够,还要硬拖别人下水。

园💜赞:24

有一则留言里用了跪舔等词汇,我觉的他本身素质也是有问题的 ,只能说,你这样的发言,只会让我想到,你就是上述文章中的那种人,很不堪[微笑]

李晓丽赞:21

跟明星学习处理方式,如果能预估到受众反弹程度,记者自己没事还是少看留言,这些事留给运营同学就好。个人信息要保护,不止这样的事会被八,其他时候也一样,信息安全很重要。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通讯工具最好能分开,这是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舆论威胁的基本手段。

易燃易爆炸的皮赞:20

我在知乎上曾经回答过一个问题,也就是实事求是写出来的。收到的六十几条评论中,有那么几条说的非常难听。而且就完全是断章取义,后面的内容一看就没看的键盘侠。人啊,怎么能这么丑陋。不是要你和我观点相同,可以相反啊,这完全是自由选择。但请就事论事,不要攻击任何人,任何人的爸妈,任何人的朋友。如果我有超能力,先隔着屏幕,把这些人的嘴撕烂!

立瞻赞:16

这个问题本身不是记者这个行业,而是女性本身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女记者是这样,女法医不是么?女作家不是么?重点不是作家,法医或是记者,重点是“女”!不然新闻实验室专门谈一期的“平权问题”?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莫不是小编只想来倒倒口水?

原诗萌赞:7

这帮畜生。

KatherineChoi蔡敏婕🦩赞:5

跑妇联的同学告诉你:妇联呵呵

陈Litong赞:5

我说Akagi同学,你这留言里面夹带的私货有点多啊……

Iris Chen赞:5

太可怕了…虽然自己并不是记者,可看着那些留言真的让我崩溃…

Yu GAO 高煜赞:5

这样的骚扰,不可原谅。

哈哈大笑赞:3

他们恼羞成怒不就是记者爆出了事实么,道不同不相为谋,理他干嘛[右哼哼]

南山赞:2

你们过分暴露了语言暴力,这有违新闻伦理!对女记者的侮辱和暴力侵害令人发指,文章重心应该落在社会干预司法干预层面上!行业协会在干什么?妇联在干什么?

Jia赞:0

想象与警告之余,有什么办法提高社会公众介入的程度,让施暴者受到足以让其收手的威胁,而不是坐等出事,事后介入,以求个面上的"程序正确"?

lishuhang赞:0

cnn那个女记者如果真有人肉留言者,会让我想起“川普痛打cnn”的gif作者的待遇……这让我很难从心眼里支持。

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