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大学社团“拉赞助”成为个人隐私泄露的重灾区

宁宁 新闻实验室 2019-06-16
 

现象

隐私|大学|社团

【按】今天刊发的这篇投稿,揭示的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常见现象:大学生以低廉的价格“出卖”自己的隐私信息,而促成这种交换的,往往是急于获得一些赞助经费的大学社团。商家利用大学生的弱点,获取了大量个人信息,且存在被转卖和泄漏的隐患,其中的问题和风险应当引起重视。

——新闻实验室主人 方可成

∙ ∙ ∙ ∙

作者:宁宁


如今,大学校园的食堂外、校园主干道上,时常摆着几顶帐篷——多是学校社团里接的赞助:社团批场地拉人头,商家摆帐篷开讲座。“办商业保险领小台灯!”“你帮我们搞100张信用卡的业绩,我直接给你们万元现金赞助办活动。”“登记姓名电话,xx化妆品/食品免费试用/吃。”……

 

一般来说,高校社团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学校提供的经费报销,二是通过“拉赞助”得来的物资费用。报销只占活动开支的部分,一年中学校根据给社团活动的总预算,再根据每个社团办活动所需费用来报销。

 

赞助的形式很多样,但如今越来越多的赞助都集中于一个点:用钱换个人信息。也即,赞助商提供并不多的费用,社团负责收集尽可能多的学生个人信息。以下是几种涉及学生信息填写的赞助形式:

1.  教育机构的讲座/沙龙


将有意向报班学习的学生带去听机构的宣传讲座/沙龙,可得到几十元的人头费。宣讲最后无一例外会让在场学生们留下自己的姓名、电话、年级等等。

 

一位在出国留学类机构工作的市场部负责人近期同笔者交谈时透露道,每拉一个学生入学,机构会给负责人占学生所交学费15%到20%的提成费。如果一个学生所交学费是一万元,那么相应会得到1500元上下的奖金。这是这些校园代理、市场部专员重要的工资组成部分。相比于他们得到的回扣,产出与投入比高得诱人。而据另一位在CFA相关培训机构做校园代理的学生说,做成一单会有3、4000元的收益。


2.  在学校里摆外场发“福利”


有时是教育机构,有时是食品饮料或化妆品公司,他们让学生填完姓名电话再领产品。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当付出的代价是个人信息时,似乎没有多少人在意了,反倒觉得自己捡了便宜。


当然,这些“领福利”的外场也考验了学生们的个人经济能力和隐私意识高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更容易被小恩小惠打动,对活动信息不仔细阅读的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3.  App刷单、注册


这种方式往往存在于社团内部,因为做刷单注册类赞助时,学生基本领不到任何福利,所以只能发动社团内部成员。因为社团资金不够,不得不以几块钱一条个人信息的价格出卖个人隐私。



下面的几份聊天记录来自一些高校赞助群里赞助商发布的信息。在一份赞助活动中,每填一个学生的姓名和电话联系方式,信息收集者就能得到几块钱的赞助费;再加上身份证号码,能得到十几块钱。大学社团赞助群里,常有商家发布注册app、办卡等赞助信息。你嫌费用太少不做没关系,总有人愿意接单。大学新生一年年涌入校门,尚未积累足够社会经验,也不甚了解个人隐私信息的重要性,宛如一茬茬待割的韭菜,给了商家可乘之机——单就来源而言,可获取的学生信息是无尽的。



笔者所在地区几乎所有高校的社团都做过此类赞助,也有些人接“私活”(与社团工作无关,靠个人能力获取所需信息)赚钱。不仅如此,填写信息的学生数量愈多,获得赞助费也愈多。商家以此为饵,换来愈来愈多的注册量与业绩。


12元/人的某网页学生认证赞助,包括身份证号等信息填写。


令人担忧的是,这些赞助形式里潜藏着个人隐私泄露危机。虽无确凿证据表明商家将这些信息二次乃至多次贩卖,但确实有很多同学发现:自己的号码和其他信息被此前没有接触过的商家获得了。

 

很多情况下,社团成员交出自己的个人信息,并非出于完全的个人意愿,而是由于“工作任务需要”不得不做。社团前辈的“权威”性,让部员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不敢质询。而且,相关群体理论显示,相关群体的消费行为引起人们仿效欲望,影响人们对商品的选择。如果身边有不少同学参与社团信息填写,也可能存在部分同学被人群吸引而加入行列的情况。五块钱一条换来填写注册app上的姓名电话信息,有人会觉得“太便宜,亏了”,而当价格上调至七元,便觉得“还行,可以接(赞助)”。区区两元的价格上调,就能引起如此大的态度转变。

 

大学生何以成为了众多商家的目标?

 

首先,这与商家性质密不可分。在大学投放广告、开设外场的商家,多为学校周边商家、教育辅导机构以及食品护肤品等商家,此类商家目标市场人群为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因而把火力集中对准大学市场。与此同时社团负责人也深知在这类商家面前往往会少碰壁,愈发重视与他们的合作,二者你情我愿,合作机会自然增多。

 

其二,相较于费用较为高昂的品牌宣传(如请代言人、在广告牌投放广告等),直接在高校里摆外场办讲座费用低廉,还能直接接触到目标群体,可谓一举多得。

 

其三,大学生涉世未深,相较于小初高学生又有一定财务支配权,且处在相对宽松的大学环境,同样利于用钱换隐私的商业模式的滋长。



大家都知道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但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解就要浅得多。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来说, 关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尤其重要。

 

大学校园赞助里潜藏的信息泄露漏洞,需要的不仅仅是学生个体防范意识的加强,更是系统性的防护措施。学校要如何监管校园商家?商家在合理宣传的同时,是否应当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和使用作出更加明确的告知和承诺?一旦出现泄露学生信息的情况,是否应该负责?

 

六月份,不少学校社团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换届选举,每个部门又要选出新一年的部长主席。是否有社团负责人可以在拉赞助的时候,对同学们的个人信息进行更好的保护?


对于这篇文章讨论的现象,你是否亲历过?你有何思考?欢迎留言讨论!

往期推荐



精选留言

NULL赞:118

易班,这个流氓玩意儿上过央视被批判,还在大学里活着强迫学生注册使用[微笑]

赞:64

让我想起了本科的大学 一个老师将一门课的结业考试,设置为注册某个贷款APP,而且还让同学拉自己的家人注册。想想就很生气。类似的不靠谱老师也有很多,将成绩与自己私下的生意勾结,虽然有些没有涉及个人隐私问题,但是在大学校园内做这种事真的不妥。

作者

老师做这样的事情真不应该,有违师德

得閒飲茶赞:61

我一般瞎填电话号码...

我是要成为SYSUer的人🔒赞:50

大一在社团当干事的时候真的经常要弄这些,各种注册,现在才反应过来已经泄露很多个人隐私了[衰]

Lyn(well defined)赞:44

[呲牙]这就是我们社团拒绝所有赞助的原因…不泄露学生隐私的赞助太少了

茶拉图斯特拉赞:36

刚刚卸任学生会主席,给接班的忠告之一就是不要在拉注册类的外联了

.赞:28

大一进了学生会,每周都被要求注册某个某个app,说是给学院赞助了,也不知道钱都到哪儿去了,学生会也没搞过什么活动,天天这样觉得太恶心了,不到半个月我就退了。

misty赞:18

可能很多人想知道的是我们被收集的信息会对我们造成什么危害。毕竟通过媒体报道我们已经了解到我们的信息早就被各方收集了,再被多收集一次也无妨。其次,最重要的是我们觉得好像本来就已经无隐私可言,就无所谓了。

赞:16

算是社团负责人之一吧,拉赞助之前会努力避免注册、劝导消费类的赞助和其他伤害到大家利益的方式,但现在拉赞助确实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有时候赞助商还会临时变卦…可能也有为自己开脱的嫌疑吧…但是学校不支持的话真的很难,尤其是社团每年都会举办校级市级的活动。颇有点夹缝中求生存的感觉(T▽T)

21%赞:14

是时候为自己起名了[奸笑]

Lancy赞:12

进过社团联合会,里面有强迫干事注册某app并截图的情况……真的深有感触[捂脸]心里超级不愿意,但是部长说这是硬性指标,他们自己也得做……真的希望有关部门管一管,不要再搞这样的赞助了……

微微微赞:10

所以故意填错信息。。。比如改动几个号码尾号什么的。。。

Ying赞:9

其实他们也去写字楼企业里做一样的事,工作的成年人们并不会更聪明。

小荷赞:8

"大家都知道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性,但对个人隐私保护的理解就要浅得多。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们来说, 关心自己的信息安全尤其重要。"说得极好[强][强][强]高校可以在每年新生入学季举办相关讲座提高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的相关安全意识[微笑]

顾能猫🥝赞:8

某知名985在读。校园内各种商业宣传花样引导信息泄露,我先不说。觉得校园里一直存在一种迷惑行为,李彦宏的“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便利”曾引众怒,先怒的人里知识分子不在少数,但在中国的这所985高校,大家都对用隐私换可爱多的活动趋之若鹜。真不知道这是个例,还是高校学生集体的隐私意识沦落。

孙明志赞:8

另外我觉得学生活动,最好跟商业不要挂什么钩,不要为了经费充裕,出卖自己的个人信息,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个人信息可能会为赞助企业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远超他赞助,所以我认为这种行为是一种因小失大的行为。

Cristóbal赞:8

之前学校外联部部长突然把我们一群人拉进广告大群,觉得很恶心,除了这件事之外还有其他类似的事情,比如在操场上大面积摆摊宣传,占用学校公共资源为自己谋利。🙄

惟生赞:7

同大一时候被要求这样拉赞助了....当时也没太放在心上,只是觉得很不爽,但还是有很多同学不得已要完成任务所以被迫......这篇文章建议开学那会儿再发一遍![强][强]

尾号你怎么又拖稿啊赞:7

一些願意提供信息平台投票系統等技術類的贊助,甚至有時候會偷偷在平台後門添加一些“私貨”,譬如設置一些付費渠道……

上破青云赞:6

学生会是这类事项的重灾区,尤其是针对大一新生的隐私与各类事项的欺骗,如果学生会官僚主义严重的话,事情就会更加严重。 因为9月份是新生的报到季,但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内学生会内部所涉及的事项就有:干事升迁、主席和副主席的安置、部长的升退、赞助商的寻找、纳新、面试、物料采集、报账及迎新晚会等等的乱七八糟事项,而且在这个时候指导老师都没空去管一些细枝末节的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老一届的大三人知道自己要退了,但新的领导班子却还没上来同时也明白这一个月没人管。所以那群人只要“敢”,赚起钱来就会什么都试试ಠ︵ಠ凸。

一天萌啊萌的赞:5

大一做过很多类似的活动,当时只是参与者,无奈于“绩效”,后来果断退出组织。在另一个组织分管外联部,实在见识了太多商家给我们抛出橄榄枝,其中食品、贷款、新app、在线教育、美容等最多(很多知名企业,不点名了)。当时我们的原则是,比如留学公司你要做宣讲,我们可以帮忙借场地,帮忙布置现场,但绝不承诺填写信息,人头费我们一分不要。这样的办法也不好,学生的隐私意识太低,一旦参与少不了被忽悠。前面看有人提到不要跟商业挂钩,首选学生组织生存不易,尤其是社团类,没有赞助很难开展像样的活动,其次很多人进组织的原因也是想有一个窗口能得到锻炼,像很多组织例如大创等都是以能与高端商家进行合作为吸引点的。总之,学生活动是带着脚铐在跳舞,大学是小社会这句话一点不错,学生组织中尤其明显,越往上走越是如此

作者

赞你们的原则

X赞:5

深有感触,大一的时候傻乎乎被拉去办银行卡,结果现在想想都生气,气自己太傻太天真。

Teil赞:5

大一入学换的新号才一个月就接到诈骗电话 对方还准确报出我所在系别班级 但他口音还是让我识破了 事后回想 我各种网站绑定的仍是原号 除了通讯公司知道我号码我还向校方和银行提供过电话 除此之外就是校内摆摊活动[再见]当然 我也合理怀疑那个通讯公司 毕竟他平均每个月都要打电话我升级套餐[再见]

lithops赞:5

看起来是个死循环,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解决的办法。

孙明志赞:5

学校与济南当地的一个企业集团有关系,几次要求学校学生代替企业内部员工做一些知识性测评,例如法律。虽然不用填学校名称填的是企业名称,但却需要录入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和学号,担心这个也会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新新赞:5

在填完考研讲座之后,隔天就一堆补习机构打过来[捂脸]

一二三四五赞:4

因为是财经类专业,经常有ACCA,四大的讲座。内容差不多都是高薪,出国,奋斗,跟打鸡血一样,离场后也要填一张个人信息表。

1九八3赞:4

确实,我在报名时写过几次电话,现在天天有那种网贷的垃圾短信

位威赞:3

我在任的一年里我们没有拉过一次这样的赞助[呲牙]

度势赞:3

某学校还好[微笑],不让院学生社团拉赞助,校学生会的天天拉。然后还强制学生注册各种被官媒批过的app比方说易班,PU等,狂找打手写文章给自己洗地。[微笑][微笑][微笑]

萤火虫💕赞:3

看来学院不让拉赞助是有一定道理的🤔

赞:3

很真实了,为了解除那个支付软件绑的银行卡花了一个小时

惟生赞:2

再者,其实这种情况出现也是社团生存不利的侧面,没有经费,学校方没有支持,只能退而求其次。问题还需多管齐下地解决。

吾爱破解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