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重发)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号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8-11-13

科技

社交媒体|数据|隐私

(这是对昨天的推文删改之后重新发布的版本)


作者:方可成


最近,身边不止一位朋友失去了自己的个人微信帐号。


有朋友在得知消息之后,在五道口哭了大半个小时:“在我的一生中,从未体验过这种悲伤”。


之所以如此悲伤,是因为:她过去几年的人生记录,都在朋友圈里了。这种彻骨的痛,没有经历过的人很难体会。


在这里,我无意讨论他们失去微信号的原因,只想讨论另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无法拥有自己创造的数据?



不要以为失去微信号这件事情离你很遥远。


我们以为自己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内容就会永远留在那里。其实不会。


且不说在规则模糊的情况下,人人都有莫名中枪的危险,我们在这里只考虑一个最简单的情况:如果有一天,微信这个产品关闭了,我们留在里面的好友列表、聊天记录、朋友圈图文、点赞评论,是不是就此消失?


你觉得“微信关闭”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那就想想人人网、开心网、Path、Vine……这些在国内外曾经流行的社交媒体平台,都已经和我们告别。


这些平台都曾极力鼓励我们在上面发布各种信息,从个人生活到朋友交流,从信息分享到意见和情绪表达,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我们不停发布的信息、不停的点赞分享和评论,为这些平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数据。


在这个年代,数据就是石油。我们每一个用户都是石油的贡献者,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数据有多少掌控权?



我们能知道自己究竟给这些平台贡献了哪些数据、多少数据吗?


我们能知道这些数据被平台拿去和哪些人分享了吗?有没有被“剑桥分析”之类的公司拿去用?


我们能选择性地撤回自己贡献的部分数据吗?


我们能方便地删除这些数据吗?


我们能打包下载自己贡献过的数据吗?


当我们想切换服务的时候,能否把自己在一家平台上贡献的数据转移到另一家?



如果你生活在欧盟,那么上述问题的答案都会是肯定的。


今年5月生效的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法案》(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简称GDPR),对用户数据的收集、记录、储存、检索、输出、使用、披露等方方面面都做了详细的规定。


其中,第20条规定了“数据携带的权利(Right to data portability)”:用户有权获取自己在平台上的所有个人数据,有权将个人数据从一个平台转移到另一个平台。


为了能够继续在欧盟市场运行,互联网巨头们纷纷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苹果公司允许用户下载自己的个人数据,其中包括用户在苹果上的所有活动记录、联系人、通话记录、照片视频、iCloud书签、日历等等。一开始,这项服务只面向欧盟用户开放。现在,已经覆盖更多国家:https://privacy.apple.com/



Facebook推出了一整套方便使用的个人数据工具。用户可以控制自己的数据被谁看到、和谁分享、被如何使用,还可以很方便地搜索、删除和下载自己的个人数据:https://www.facebook.com/privacy/ 全球用户皆可使用。



谷歌则是这方面的先行者。早在2011年,它就推出了导出个人数据的工具。现在,这个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导出自己的电子邮件、照片、联系人、日历、云盘、搜索记录等等内容:https://takeout.google.com/settings/takeout


谷歌的工具还可以允许用户直接将数据迁移到另一个云盘服务,例如Dropbox或Box。这些工具也是全球用户皆可使用。



而中国互联网公司,在这方面做得还有明显差距。为了符合欧盟GDPR的要求,微信也推出了个人数据控制和输出的功能。不过,只有欧盟用户才可以使用:



也就是说,不管你是不想用微信了、是微信号消失了,还是只想方便地把自己的朋友圈导出,如果你是欧盟居民,那么便可以在欧盟的法规框架下索要自己的数据。你的联系人、你的朋友圈图文点滴,都可以方便地掌握在手。所有欧盟居民都可以随时下载或删除自己的数据,方便地使用和控制本来就应该属于自己的内容。


今日互联网产业的繁荣,建立在我们每一个人贡献的数据基础之上。对个人数据的掌控权,本应是每一位互联网用户的基本权利,不该是只有欧盟居民才能享用的特权。


在这个年代,数据就是石油。我们每一个用户都是石油的贡献者,但是,我们对自己的数据有多少掌控权?

往期推荐


精选留言

傅丰元赞:70

计算机和信息民主化的同时,催生了大互联网公司的数据集权,接下去「数据民主化」可能会成为最重要的议题。最近在了解万维网发明人Tim Berners-Lee的solid计划,solid也是在本文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开源项目。简单的说,就是每个人在可以通过solid,把所有自己产生的数据归自己保管,不同的app会在你使用的时候向你请求数据使用,你可以随时决定授权与否。具体的原理参考:https://solid.inrupt.com/how-it-works

lishuhang赞:89

(重发)大家要更小心的是,把个人常用微信号用于登录其他网站的习惯。有的网站直接用微信登录就可以生成账号,以避免新用户注册流程中的用户流失,或免除自己的审核风险。但这样一来,个人微信被封后,没有邮箱,手机号等备用手段,用户将永远无法找回登录权限及导出个人资料。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想来都让人后背发凉。

邓布利多赞:61

这个差不多可以归入「数字遗产」问题了[捂脸]

NXL赞:42

求问怎么把自己的微信号变成欧盟的

秋辞赞:42

太惨了...哪里接受微信难民

倏忽赞:30

中国除了身体之外,似乎没什么东西是绝对的私人财产。

零藉口赞:22

为了我的朋友圈遗产,欧盟护照可以考虑一下了

DM赞:21

有些以后不会用的app想注销账号,有的甚至都没有这些选项。有的app不给权限,连用都不能用,删除自己的数据记录,保护自己的数据隐私真的很难

慕光呀赞:16

文章的语言可谓是很谨慎了😂

Lili赞:16

人都会死,留这些做甚,给子孙继承?[冷汗]gone with the wind

黑马️🦄️ 转世赞:14

除了零钱包里的钱,你无法从微信转出任何东西。

冷不丁爱上你😷赞:14

一个被世界性企业抛弃的群体,有什么资格要求本土企业给予国际习惯性做法的待遇[微笑]

陈呆呆赞:14

了解一下 IndieWeb .

zyj赞:11

当微信号逐渐取代电话、邮箱账户,风险确实就越来越高了

赵 璇赞:9

想到了念app服务器倒闭的时候提供了导出数据的服务,导出后还可以放到单机版上查看。

一颗饼子赞:8

方老师,今日人人网出售了,重读你的文,感触良多。我的博士申请计划就是想做和信息储存data archive相关的,信息产生的太快,也丢失的太快,不能让今日的新闻变成再也看不到的历史。

作者

重要的研究话题!研究顺利啊!

Johnny赞:7

唉,中国人的产品却给欧盟的人超国民待遇

草出西域赞:6

嗯,我们中国人好像一直以来都是三等公民。以前读大学的时候的网速就不说了,直到现在,也是交着国际互联网的钱,上着全球最大的局域网。

路意Louis赞:6

还是写自己的独立博客最好了

Lance.R.S.Cheung赞:2

注册境外的微信号要在注册时提供非中国运营商的手机号码,港澳台亦可,只要不是中国运营商就可以,如果是注册后再改成境外的手机号是没有效果的。 另外方老师有没有想法把这些文章什么的去Facebook Twitter搞个另外的号存一下,或者给大家提供订阅的newsletter也可以

作者

嗯,我应该找时间把文章同步到个人博客

Julius赞:4

个人数据重要吗?不重要吗?这个问题迟早会变得无关紧要。

zz赞:2

前几天微信被封了一天,就急得不行。。想问一句Pony Ma令堂可好

不美好的性体验赞:2

身體就是自己的?拉出去續了

真实赞:2

Google+那里的+1s[奸笑]

77赞:2

手写日记吧

Cigarra赞:2

微信被封以后通过限制登录还是可以登录一些微信授权的账号的,如公众平台[皱眉]

Loqman赞:1

微信什么时候能向国内用户推出这个功能。

Dastin赞:1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用户在提出收回个人在wechat上的数据信息的时候,就必须要证明自己是法律上的欧盟公民。这样一来,且不论腾讯是否有能力验证所谓的公民证据(很可能就是一个ID的影印版而已),当这样的要求数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对wechat团队的资源消耗也是蛮大的。

慢递赞:0

微信号尚没有那么重要 当年巨骗360网盘关闭后 我愤懑了半个月 从此从电脑手机清理了所有含有360的产品

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