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的爬取软件来源于:52pojie.cn@夜泉 免费下载使用

为什么创造互联网的是美国人,而不是苏联人?

新闻实验室 2016-11-05


作者/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微信公号:newslab


互联网是冷战的产物。


1958年,D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五角大楼成立,这是在苏联人发射斯普特尼克号人造卫星的刺激之下作出的回应,是一种“实验室冷战”。1969年,DARPA开发的早期网络系统ARPANET上线,功能是充当美国国防部的“高级研究计划网”。后来,它逐渐演变成为我们今天使用的互联网(Internet)。


在这场关于互联网的“实验室冷战”中,苏联人显然是输了。令人唏嘘的是:他们其实比美国人更早提出互联网的设想——至少在ARPANET上线的10年前,就有一批苏联科学家在规划创造一个将整个苏联连接起来的民用计算机网络。甚至有不少人认为: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设想到的走向共产主义的关键路径。


在发明互联网的竞赛中,苏联人不缺雄心,不缺干劲,也不缺聪明的头脑——他们拥有世界水平的计算机专家。然而,苏联人在努力了二三十年之后依然一无所获,最终在八十年代中后期融入了美国人创造的互联网。这场竞赛的胜负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美国学者Benjamin Peters在他的新书《如何让一个国家不联网(How Not to Network a Nation)》中回顾了这段历史。


1962年,苏联信息技术之父格卢什科夫提出:要建设一个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系统,简称为OGAS。这个系统以电话线路为依托,像神经系统一样连接起欧亚大陆的所有工厂、企业。在莫斯科,将有一台中央主机,它连接着200个设在大中城市的二级中心,这些二级中心各自又会连接数万个电脑终端。在格卢什科夫眼中,这样的计算机网络对于苏联的计划经济有着极大的帮助:中央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收集地方信息,地方可以更好地接收中央的指令。虽然要耗资200亿卢布,但是它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将贡献1000亿卢布。如果计划能够顺利实施,“电子社会主义”就在眼前。



苏联信息技术之父格卢什科夫


格卢什科夫将毕生精力投入OGAS的建设中,然而,他遇到了始料未及的阻力。财政部长声称:不要建这么高级的计算机网络了,你们多去造一些可以在鸡笼里发光、放音乐,促进母鸡下蛋的机器就可以了。他这样说,当然不是因为傻,而是因为他和他的竞争对手——中央统计局局长都知道OGAS意味着什么,他们都希望将之纳入麾下。两相残杀之中,他们的策略都变成了:千万不要让对方得到OGAS。更进一步就是:千万不要建成OGAS。


在地方层面,官员们同样对OGAS表现出了敌意:他们害怕计算机网络会让自己丢掉工作。工厂经理们则害怕:有了网络系统之后,一切信息都将变得更加透明,他们的灰色收入将不复存在。


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格卢什科夫还是推进建成了几百个地方性的计算机中心。但这些中心的通讯制式各不相同,彼此之间也缺乏互联互通的意愿。社会主义互联网最终没有建成,格卢什科夫于1982年脑溢血去世。


苏联互联网建设的失败可以归咎于多种原因:机构部门之间出于私利的内耗,心怀鬼胎的政客背地里的破坏,安于现状的官僚,怕丢掉灰色收入的工厂主和困惑的工人群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人建设ARPANET的经验:在良好的制度规范下,政府、军方、大学通力合作,有充足的经费投入,有政府部门之间的互相协助而非互相拆台,有各类资源的开放共享,也有充分支持科研的软硬件环境。


难怪Peters在书中评论说:美国人成功发明了互联网,是因为他们的作风更像是集体合作的社会主义者;而苏联人搞砸了互联网项目,因为他们表现得像是自私自利的资本家。其实,这种“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二元区分意义不大。美国和苏联的互联网竞赛提醒我们:在这种大规模项目中,即便领头人拥有再过人的天才和远见,也都需要制度和机构的支持才能将事情做成。


当然,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启示:造就互联网的是开放合作、互联互通,而不是出于各自私利将之瓜分为一块一块的小局域网,就像三十多年前的苏联那样。





精选留言

暂无...
我的博客